![](https://img.haomeiwen.com/i15724822/c94159867f0bf035.jpg)
好多人写作,就像毛驴拉磨走不出那个圈。
他们只管埋头写作,从不计较写的咋样,更不在意读者的评论,两眼一抹黑地往前走,要去哪里都不知道。
结果,大多数人写了几年,乃至十几年,水平还在原地踏步,于是怪时运不济,怀才不遇。
说到底,是自己的认知出了问题,如果不破除这个认知,写再多文章都没用。
01. 重新认识写作
有人觉得,写作就是单纯地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其实不然。
写作由四个要素构成:输入、思考、输出、反馈。其中,输入是前提,思考是关键,输出是结果,反馈是动力。
四要素贯穿整个写作过程,它们收尾衔接,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里面,反馈环节尤其重要,因为好多人写完就完了,从不去看读者的评论,更不会邀请别人评论。
他们看着别人写就去写,写得好不知道为什么好,写得差不知道差在哪里,整天迷迷糊糊上山,稀里糊涂过河。
最后,就出现了本文开始的一幕:尽管写了好多年,水平仍然原地踏步。
为什么会这样呢?
好多人一提到批评,就会发自内心的恐惧,害怕别人说自己写得差。
02. 正确看待批评
写作始终伴随着批评,除非你哪天不写了。
别说是新手时常遭到批评,就算是那些知名作家,也挣不脱批评的声音。
诺奖获得者莫言,年轻时发表了中篇小说《欢乐》。这部作品一经发表,便引起很大的争议。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少年--永乐,虽然出身贫穷,却想要通过读书上一个好大学。
他参加了5次高考,没有任何一次成功。这严重打压了他心中的希望,最后在痛苦中选择了堕落。
在今天看来很正常的一本书,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欢乐》却被评价没有正能量,无法激发读者对大学、对生活的热情,争议性很大。
好在争议没有拦住莫言创作的脚步,他在文学道路上继续笃定地前行着。
2000年,莫言凭借《酒国》拿到了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2005年,在意大利获得诺尼诺国际文学奖。
2006年,在日本获得福冈亚洲文化奖。
2011年,在韩国拿到万海文学奖。
2012年,登顶诺贝尔文学奖。
真正压垮一个人的,从来不是批评本身,而是对待批评的错误态度。
03. 批评也是反馈
本来,文学批评是一种反馈信息,不包括那些变味的批评。
变味的批评,算不上真正的批评,不过是别有用心。而正确的批评,更多是有用的建议,常是善意的提醒。
要学会透过批评看内容,不要把自己当做怕碎的花瓶,紧紧地包裹起来,否则就会阻断了前进的脚步。
所以,把批评当做反馈的关键是什么?
我们要相信兵器诶理解和把握,批评下面还有一些重要的内容。
只有把自己从特定的情绪中拔出来,你才会问自己:“对,这是一个批评。可是他想告诉我的到底是什么?”而不是问:“对,这是一个批评,他对我到底是什么态度?”
说到底,面对批评,你要思考“怎么做”而不是“是什么”。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飞哥聊写作
飞哥聊写作--写作的加油站,读者的俱乐部,日更的打卡地
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请点击关注,欢迎收藏、评论、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