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第一章的第二部分(后三篇),主题分别是:
1.管人要管心,搞懂人心最重要;
2.帮员工找到价值感,让员工为工作自豪;
3.真诚地关心员工,他们才会把你当成自己人。
关于第一条的理解:
人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管理人员的背后,需要了解清楚员工的内心需求和心理活动,这样才能互相给予对方最需要的东西。
李嘉诚曾说过: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清楚员工需要什么:第一是过上好的生活;第二是有个好的前途,第三是年老时的物质保障。只有满足了员工的人需求,员工才会表现出企业期盼的行为。
得民心者得天下;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以上员工的需求制定恰当合适的制度策略,顺乎人心,赢得大多数人的需求,这样就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样企业才可以长远健康发展。
除了在大的宏观制度上满足员工所需,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管理者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留心员工的行为举止和身体语言,并推己及人的揣摩对方所需,进行重视,表达关心。
关于第二天价值观的理解:
在工作中找不到价值感的人,就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就不会为工作感到自豪,也就不会积极上进、圆满地完成工作。价值感,从而让员工的行为有意义,让人产生斗志和责任感,激发员工的积极行为。
最近有一个朋友说过他最近不想上班,不知道工作有什么意义。对于他而言,可能工作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如果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感,他就没有归属感,做的只是单调重复的工作。
领导在企业中就像是指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他的意义之一就是告诉人们,大家所做的事情有什么价值,队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企业不可能养活无用之人或者没有意义的人,每个人在企业中的存在都有着或大或小的价值,只是人们自己也不去深究这个问题,如果明白了这种意义所在,就可以激发人们内心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让大家更有干劲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告诉员工,他的工作对于公司的价值,以及他的工作对于客户的价值。只有明白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员工才会更清楚的判断好轻重缓急,更好地完成任务。
关于第三条的理解:
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们若真心待人,一般而言也会收获对方的善意。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李嘉诚曾经说过:一个大企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份子。我们在家人需要的时候,应该要及时的站出来,让对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关心员工的机会和方法很多,这里举例说明如下:
比如,在特殊时期看望、探望员工,并且一定要是充满诚意的关心,特殊的时期可以是员工生病、员工遇到困难、员工取得突出的人业绩等;
在员工的生日或者节日送上关爱;
适度关心员工的家人,帮员工排忧解难。
这让我想起了马斯洛需求层次,里面描述了普通大众的需求追求,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超越。其中第一条理论就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价值感是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只有前四条都满足以后,人们才会进一步积极思考进取,追求自我超越的需要。否则,烦事烦扰,一般人很难让自己成为圣人只追求精神超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