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世界上有千般选择,可有一样选择却是你无法左右的,那就是你的父母。父母生你养你,给了你最初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原生家庭。它在你的成长路上,影响着你的每一步,尤其是对你的心理影响,更为巨大。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人可能会反驳,你这不是宿命论吗?若我生在一个不好的家庭里,难道就一辈子认命,翻不了身了吗?
对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做法。比如,有些人会压抑自己,一切听父母的;有些人会叛逆,偏不听父母的;有些人指责父母,并想办法要改变他们;有些人干脆和父母决裂,不认你们了。
但这样的做法有效吗?现实是,就算你和父母唱反调、指责、一走了之,你的身上都刻上了原生家庭的烙印。等你有了自己的新家庭,你会发现,你总是会不经意地重复自己原生家庭的经历。
听起来好可怕是不?冥冥之中有神灵吗?难道这个死循环就打不开了吗?
不要慌。《超越原生家庭》这本书,就将给你做出解答。所谓超越,作者是这么说的:"“你必须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的前提是换一种新的眼光看待原生家庭。”这就是“超越”的涵义。
这本书,为我们分析了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各种影响规则、机制和关系模式,让我们学会如何既能与原生家庭保持亲密联系、又能在心理上保持独立自我,从而帮助我们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新的家庭中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
本书作者罗纳德·理查森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专注于从事婚姻问题咨询和家庭心理治疗已20多年。这本书极具实用性,也因此一经出版,即刻风靡全美,成为全面深入解析原生家庭的心理学经典。
好了,讲完本书概况和作者简介,我们就来分四个重点讲解一下本书的核心内容。
第一个重点: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规则和机制
首先,规则是什么?
每个家庭都不同。那些能明明白白说出来的,叫做显规则。比如,“吃饭不说话”、“出门要打招呼”等等。
还有些规则,是隐而不露的,相对比较复杂,甚至没法公开讨论,这些规则叫做潜规则。
两个人婚前在不同家庭长大,遵循的也是不同规则,摩擦是难免的。因此,形成新的家庭后,就需要不断磨合。
其次,我们还要了解:家庭内部有两大运作机制。
第一个运作机制,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
在家庭中,并不是两个人黏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
因为,尽管我们都需要和爱人保持亲近,但是也都需要一定的距离感。这两种需求,看似对立,却也是一种平衡,而且贯穿我们一生。
我们在年幼时,会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6至9岁间,我们会慢慢开始要求独立,也会认识到,不可能永远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青春期来临时,我们就开始有了爱情的萌芽,从心理上需要有个理想的伴侣来补充内心对爱的渴望。如果幼年时,我们没有得到全面的照顾或者合适的指导,长大后就会产生幻想,期待会遇上那个特殊的人,将幼年你所缺失的,统统补偿给你。也就有了我们经常遇到的“爱情幻觉”,
爱情幻觉状态下,往往你爱上的,不是那个真实的人,而是你想象中的他带给你的感觉。一旦一切平复下来,现实和想象出现差异,你就会感到失望、愤怒和伤害。这个时候,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被具有同样“亲疏需求”的人所吸引,其中一方扮演“追逐者”角色,另一方扮演“疏远者”角色,保持一个合理的亲密关系距离。如果一方改变了,另一方也会改变,以达到一定的“亲疏舒适度”。
比如夫妻间,平常妻子可能常常抱怨丈夫冷漠,丈夫则嫌妻子太黏人,但是,一旦有一天黏人的妻子变得独立起来,丈夫反而会主动靠近,成了关心体贴的暖男。这种“亲疏舒适度”,往往是我们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塑造形成的。
第二个运作机制,是如何处理分歧。
除了对亲密感需求的不同,习惯、个性、喜好、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使家庭成员发生矛盾,产生争吵。
比如,晚上几点睡,今天炒什么菜,节假日要不要出去玩等等。这时候,一方可能会感到生气、焦虑,会想方设法试图改变另一方。而另一方,一般会有四种回应方式:
第一种,是顺从。
顺从者,当然就是最好说话的,他会千方百计维持和平,避免出现冲突。
第二种,是反叛。
反叛者就喜欢与众不同,但真的与众不同时,他又会没有安全感。所以,反叛者一般背后都会有个“权威人物”。这个权威人物的观点总是正确的,他总是对“反叛者”说,你不听我的,你会后悔的。等到“反叛者”真的出了事,“权威者”就得来帮他们收拾烂摊子。所以,“反叛者”通常都是不太负责任的人。
第三种,是攻击。
攻击者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出了事都是别人的错。他们往往认为对方是麻烦和障碍,拼了命要改变对方。他们的口头禅是:“要是你更好一点儿,我就不会这样了。都是你的错。”
第四种,是断绝关系。
断绝关系,看似掌握了人际关系的主动权,实际上,不过只是一种假象。很多人离家出走,不是因为自己强大,而是因为自己无力。
第二个重点:学会自我分化,巧妙解决家庭冲突。
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也就会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这些差异,在两个人组成新家庭是,就会出现新问题、新矛盾。一旦出现焦虑的情绪,争吵、对抗等行为就会产生。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呢?最佳的方案是,学会“自我分化”。
什么是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简单地说,就是做自己的同时,还能保持亲密关系。
没有自我分化成功的人,容易受旁人影响。有了问题,他不会去内省,而是一股脑推给对方。他会说:“都是你的错,我没法做自己。”他关注你,受你的行为影响,如果你对他说,让他不必让受你影响,他又做不到,心里害怕与你产生距离,从此失去你。于是,他往往试图干预和控制你。
只有自我分化成功的人才可以真正地做自己。你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你明白自己和别人的差异。当别人试图改变你时,你会客观对待,而不是做出过激反应。
自我分化良好的人通常有五个特征:
第一个,“具有目标指向性”。
如果你是“目标指向性”的人,你的价值在哪里,什么对你重要,这些人生目标,你会了然于胸。你的情感是成熟的,你不需要别人来满足你的自尊。与之相反的是“关系导向性”的人,他们为别人而活,过分依赖于别人的喜爱和关怀,一旦别人对在自己不认可,他们就会伤感、疑神疑鬼,就算是一点点细微的差异,他们也能小题大做,看做是关系破裂的征兆。
第二个,会“区分思考和感受”。
你认为别人有别人的选择,你有你的选择,你不会因为别人和你不同而气愤,也不会强求别人和你保持一致。你的体验、感受和思考,都能够自由地被表达出来,并最终按照自己的想法付诸实现。
第三个,不会陷入“融合”的泥潭。
这里的“融合”,是指对别人的行为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反面的例子,最常见的就是“融合式爱情”。坠入爱河,你会自以为对方和你心有默契。走入婚姻,你发现自己错了,就会产生分歧。这时,你可能会疏远对方,而对方则拼命想黏着你。对方想要的,就是融合感。这样的关系,会导致你们很容易丢失自我,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第四个,为自己负责。
分化成功的人,会常常内省,直言不讳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认为每个人都是自身经验和感受的创造者。
第五个,会灵活转换“功能过度”和“功能不足”。
通俗点说,就是你强我就弱,你弱我就强。如果分化成功,他们会随时随地愿意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以达到双方的和谐。
第三个重点,认识家庭内部关系的两大常见模式
了解家庭内部关系的两大常见模式,能够让我们简化对关系的处理,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为清晰。
第一个关系模式,是家庭内部的三角关系。
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家庭三人,其中两个相对关系亲密、一个则被疏远。比如,父母联手对抗孩子。
三角关系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一个人无法和家中强势的一方对抗,感到了无力和不安,本能地和另外一个人拉近关系,建立同盟,试图控制强势的一方。
然而,一个分化良好的家庭,是不需要三角关系的。因为它会在家庭成员之间形成隔离,产生斗争和相互敌对,对亲密关系造成破坏。
第二个关系模式,是子女出生顺序和性别影响下的家庭关系。
通常,子女出生顺序和性别的影响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长子长女。对待长子长女,一定要记得不要老想指挥他们。因为他们从小照顾别人惯了,是家里的小领导,受不得别人的指手画脚。他们往往责任感很强,倾向于追求高度成就感,所以在性格上,就会显得比较严肃和保守。
第二类是幼子幼女。对待幼子幼女,则需要爱护有加。因为他们从小是被宠爱大的,性格上也会更加阳光乐观。但是,缺点就是,他们往往优柔寡断,需要别人来帮他们拿主意和解决生活难题。
第三类是出生顺序在中间的子女。对待中间的子女,需要给点动力。因为从小在家里的他们,上有兄姐、下有弟妹,自然养成了他们左右逢源、友好协作的特点,但是,也正是这一点,他们会做事不太主动,也不愿独立思考。
第四类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性格,比较有意思,他们更容易受到父母在兄弟姐妹顺序的影响。有个普遍特征就是,独生子更像爸爸,独生女更像妈妈。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缺少了和同龄人亲密相处的环境,所以独生子女成年后,在婚姻关系中常常不知道怎么处理和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
第五类是双胞胎。双胞胎彼此之间的影响力最大,他们往往不愿意与对方分离,甚至不愿意结婚和组成独立家庭。
第四个重点:超越原生家庭的七步法。
原生家庭带给了我们无形的影响,融入了我们的性格特征,这是很难改变的,想超越,就需要一点点来,按节奏慢慢进行有序的改变。
那么,有没有具体的方法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超越原生家庭的七个步骤:
第一步,画家谱图,梳理家庭成员。就是用图形的方法把家庭成员记录下来。
第二步,联系家庭成员。画好家谱图,把它复制几份发送给你的家庭成员,然后让他们指出错误,并补充缺失的部分。
第三步,创建家庭历史大事记。
第四步,发现家庭内部运作模式。
第五步,探亲和家访。和家庭成员进行一对一的聊天,获得更多信息。
第六步,自我分化。这一步中,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站在“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你”或者“我们”。通过思考指导行动,做出行为上的改变。
这意味着你必须做到三点:追求自我、理解他人、平衡亲密和自我的关系。
第七步,做好重新返工的准备。遇到困难挫折,你要随时做好一切重来的计划。重要的是,只要你的努力开始见效,就一定不要放弃。只要你坚持了,家人最终会适应你的改变,重新调整自己。
最后,为你分享一段书中的话:“我在年轻的时候,想要改变世界。后来我长大了一些,才明白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大了。于是我试图改变我的国家。又经过了一些岁月,我认识到这个目标也太大了。于是我试图改变自己居住的小镇。当我意识到连这个目标都无法实现的时候,我想改变我的家庭。现在我垂垂老矣,才知道一切应该从改变自己做起。如果一开始首先改变自己,也许我现在已经改变了我的家庭、我的小镇、我的国家,也许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这段话,是一位犹太牧师的临终遗言,也是这本书最重要的观点:
超越,从改变自己开始。
(本文结束)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美学、心理学研究生。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好了,到这里,我们已经分享完了《超越原生家庭》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