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好书274《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宽容》4: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文/杜豆豆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大家好,我是杜豆豆。欢迎收听我解读的《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
晨曦耀阳的金光1
文艺复兴,如晨曦耀阳的金光,驱散了中世纪的黑暗。
尽管文艺复兴的发起者意在文化,可其中蕴含的古典精神,却振兴了人们的良知,让自由和宽容得以释放。由此,带来了科学和艺术的革命,也解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序幕。
在艺术力量的激发下,人们开始挑战基督教会的权力,表达人性的解放,本能地去将目光投向了上帝之外的世界。
要求改变的力量已箭在弦上,基督教改革运动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起初,运动是打着“民族主义”旗帜发起的。不同国家的人们为了摆脱罗马教廷,团结在一起取得了胜利,创立了新教。可随后,这些新教徒便各立山头,建立了自己的利益小团体,并效法旧教的各种规则,互相敌对,排除异己。
虽然新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替代,然而,至少有一点是为宽容历史做出贡献的。那就是它让原本只属于教士特权的《圣经》,开放给了普罗大众。所有人可以研读《圣经》,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用担心被宗教法庭判处死刑。
没有了恐惧,也就没有了迷信。《圣经》被拉下神坛,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将《圣经》视为神物。原不过是本有趣的故事图书罢了,那些争斗吵闹,也无非是上古时期半开化民族的生活写照。神秘感消失,取而代之的必然是自由的思考。于是,对科学的探索,便似洪流般挡也挡不住了。
世界,因光明的到来而改变。
曾经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成果,又重新开始被人们捡起来。
西欧和北欧从专制中解放出来,罗马教廷选教皇都变得谨小慎微了。
新教运动,让人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盼。
上帝死了,人的尊严被重建了。
2
在人类为宽容奋战的历史上,有一些文艺复兴时代先驱者的前沿人物。
这第一位应当为我们称赞的,就是脾性温顺的荷兰中世纪哲学家——伊拉斯谟。
他是个私生子,出生于15世纪中叶的鹿特丹,自打出生就被母亲送到亲戚家领养。后来母亲死后,他被送到学校读书,自私的亲戚挥霍掉了他继承的所有遗产。因为担心被控告,亲戚送他进了修道院。在修道院中,他刻苦研读院长收藏的拉丁文文献,成为博学的古典学问活百科书。
他给自己选择了“知识探照灯”的角色。当有什么事物出现时,他会马上用智慧之光照亮它,尽自己所能让人们看清真相。
他从来不将自己看做是运动领袖,也不喜欢“制度”。虽然有人嘲笑他“温和”,他却比“激进派”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他相信,要拯救这个世界,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改变了每个人,也就改变了整个世界。
他写大量的信,给国王、教皇、修道院长、骑士,甚至出生低微的人。他校订大量古典文献,甚至学习被视为犯禁的希腊文、到贫民窟去掌握希伯来语法,挑战教会的权威。他还写了本小书《愚人颂》,在这本书里,他宣扬了一种观点——“自己活,也应该让别人活”,我们可以称之为“宽容的哲学”。
改变了每个人,也就改变了整个世界。3
第二位,法国人文主义巨匠——拉伯雷。
拉伯雷是紧跟着伊拉斯谟的一代人。他出生的世界,同样由教会控制着。父亲是个有钱人,送他进了一所好学校,在那里,他结交了当地有名的杜拜雷家族,成为他一生浮沉可以依靠的关系。
从巴黎大学神学院毕业后,他到修道院做了修士。但他生性难守旧,自学希腊文、读禁书、爱喝酒逗乐,结果被修道院院长搜查,被迫离开了修道院。
才华非凡的人,到哪里都能出色。
他在两年之内成了里昂的主治医生,还自学了危险的解剖学。同时,他还搞起了文学,甚至成了成功的小说家。他做了没几个前人敢做的事——用自己人民的语言——不加矫饰的法国方言——来写作。
他漫画式地描绘了那些在16世纪前50年实施宗教恐怖政策的人,为宽容事业打出了一记重拳。
当然,他是个训练有素的神学家。他巧妙规避让他陷入麻烦的批评,避免过于暴露自己很不正统的观点。但敌人心里当然清楚他想做什么。于是,他的书受到神学院的谴责,他的名字上了议会的黑名单,他的著作也遭到销毁。
但不管怎样,他的《巨人传》还是成了经典名著,400多年来经久不衰,让人们从会心一笑中,汲取智慧和快乐。
4
第三位,加尔文。这位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堪称耶稣之后最为重要的宗教历史人物之一。
中世纪时的宗教手册告诉人们,肉体只是永恒灵魂的暂时容器,最好的世界是来世,今生不过是通向未来光荣的中间驿站。宗教改革,让人们可以研究上帝的言辞,保卫信仰的神圣。
加尔文出生在法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供职于教会。教士,是父亲为他设想的未来职业。于是,他不满13岁时,就已经在家乡的大教堂里开始担任职位。19岁就开始布道。
后来,因为跟一个远亲学违禁的法语,成了异端分子,他被迫离开家乡到奥尔良转学律师,尽管学有所成,终究他还是没选择这个职业。
他转回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开始出版神学著作。
他认为,生活是一种神圣的责任。要对自己诚实,对上帝诚实。他一生都试图找到圣书中揭示的上帝的真理。一旦得出结论,他就会将这个结论融入生活准则之中,让自己不可战胜、无法抵御。
他研究“新学”,和旧信仰彻底决裂,为此,他受到了来自当局的羁捕。他来到瑞士,试图在日内瓦建立新的天国。他为年轻信徒写手册,让他们宣誓效忠新的宗教法。他说服市政议会,将不放弃旧观点的人驱逐出城。虽然有三年时间他因为失势而离开,可复权之后他还是建立起了神权下的政府,成了日内瓦的无冕之王。
在他的辖区,教会纪律高于法律。人们必须接受他对《旧约》的理解,否则就是异端分子。在他的新天国里,跳舞、唱歌、玩牌、赌博、生日宴会、乡村节日、奢华衣物等等,统统都是禁止的。被允许的只有教会、学校。而加尔文,虽然更爱美德不爱财,但却似乎离开宽容太远了。
“ 宽容就像自由一样,没人能光靠企求,就能得到它。如果不永远小心、警惕,没人能保有它。”
5
第四位,蒙田。
一说起蒙田这个名字,想必你自然就会联想到他著名的《蒙田随笔》。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有一句话说得好,商业造就自由。一个封闭的纯农业国家可以驱赶和屠杀异教徒,但开放的商业城市如果这么做,所有的外国商社会撤资逃离,城市将面临破产。(有没有联想到如今美国的排HUA驱逐?)比如威尼斯可以通过一个法律反对加尔文派,但绝不会对这条法令太认真。阿姆斯特丹也一样。
蒙田,就出生在阿姆斯特丹,祖父和父亲都是做鲱鱼生意的富商,母亲是西班牙犹太人后裔。
父亲一直希望把儿子培养成绅士,从小就在他的教育上大把花钱。6岁他就进了高中,13岁就开始学法律,不到20岁已经是一个议员了,一直到38岁,他都是一个进取的政治家。
可父亲死后,他就退出了俗世,将21年的余生全部花在了马、狗和书上。一直到死,他都坚称自己不是个真正的作家,而只是个乡村绅士,不过是为了消磨时光,写了些有点哲学色彩的随想而已。
但这些话,谁又能当真呢?谁又能像他一样,把自己的心、灵魂、美德和善恶都放进自己的书里呢?
他的全部作品,已经形成了一种明确的生活哲学,一种对自由的倡导——那就是“明智的政府应该尽量不干涉别人的良心,应该让所有的臣民做到,怎么能使自己的灵魂最幸福就怎么去爱上帝。”
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自己自在,也让别人自在。这才是宽容。
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好了,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收听。下次我们继续解读《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的第八本书《宽容》,欢迎持续关注。
(未完待续)
创作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读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连载:《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更多新媒体知识:《新媒体讲堂录》。更多区块链知识:《区块链科普》。
我是最高级别的“简书会员合伙人”。欢迎您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会员已超300人,需群主拉入。有兴趣的简友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我。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