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漫步秋叶
一直觉得自己能够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能够做到在生气时压下自己的怒火,在悲伤时表现出淡定从容,在极度不认同的情况下隐忍自己的想法,用沉默来应对,不急不躁,遇事冷静........一直以为,这就是对待情绪最好的方式。
你对情绪的所作所为真的对吗?直到看完手中曾昊著的《情绪的重建》,才理解,面对情绪,“掌控”和“消除”并不能解决问题。情绪是我们面对现实的一面镜子,“掌控”和“消除”就好比是你在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脸上有一块污渍,却选择去擦镜子而不是擦脸。
面对消极的情绪,不能只是一味地隐藏和消除
长久以来的生活经验,以及长久以来累积的应对方法,似乎总围绕着如何去“控制”情绪。特别是应对消极的情绪,我们总能在一瞬间将其隐藏,而不是去面对。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忽视“情绪本身只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这一事实。
当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跌倒了,在孩子大哭时,作为孩子父母的你是如何处理的呢?是责怪他的不小心,还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还可以跑过去拥抱孩子并告诉他“感到疼就哭吧。”
我们从小就从父母那里接收到:在人前哭泣是丢脸的,是不被接纳的感受和行为,我们学会了如何消除这些消极情绪,并将这些传导给自己孩子。所以,在遇到上述问题时,我们只会在前两种应对方式上进行选择,却未曾想过可以去拥抱孩子并告诉他“感到疼就哭吧。”
说实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此类情况,我几乎每一次都会去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并一边帮孩子擦眼泪一边告诉孩子,“不哭,不哭,哭了好羞羞呢。”此时回想起来,那样的要求,恰恰是在引导孩子,将消极的情绪藏起来啊。小小的孩子在跌倒后一定会产生疼痛、害怕和痛苦的感觉,此刻他的哭泣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等他哭完了,心绪也就平静了,为什么我就不能允许他去面对情绪,并在我们的关怀中,淡化疼痛适应新的状态呢?
你看看你错在哪里了?
孩子跌倒大哭,只是顺其自然的情绪表露,而我们却想用“勇敢”和“羞愧”的认知,让孩子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这是我们面对情绪的思维误区。只是像这样不易被我们觉察的误区还有很多......
在生活中,你和伴侣产生了分歧,于是你们互相不理睬对方,终于,你收到了伴侣的你道歉,此时,你是不是会反问一句“你错在哪儿了?”
你对情绪的所作所为真的对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孩子作业本和试卷上大大的红叉,或者面对做错事孩子,你会不会自以为是为了孩子深刻自省,而乘胜追击地问孩子“你看看你错在哪里了?”
明明对方已经道歉了,明明对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此刻这一句追问,与你是宣告自己胜利的口号,可对于你的爱人和孩子来说,却是内疚与羞愧的再一次加深。这种行为就是“情感控制”。你有做过“情感控制”者吗?你有过被“情感控制”的体验吗?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问出“你看看你错在哪里了?”孩子往往会苦着脸,低声底气地进行自我检讨,承认错误。现在想想,小时候被父母抖着试卷,大声责问的时候,真的是满心的羞愧和无地自容啊,当时恨不能有条地缝钻进去,即便如此也只能小心翼翼回应父母的责问,就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再次激怒他们,进而招来更大的羞辱。
你对情绪的所作所为真的对吗?
每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做父母的总习惯于指出孩子的羞愧,仿佛觉得让孩子感到羞愧,就能够促使孩子快速改正。只是忘了这种羞辱的副作用,它还能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那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情绪呢?
一提到情绪,人们总是充满误解,“负面问题、克制、管理......”挂在嘴边,好像情绪像洪水猛兽一般。而当你打开《情绪的重建》你就会了解到,情绪只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人们对它的误解,以及随后采取的错误行动,才导致了诸多情绪问题的出现。
你对情绪的所作所为真的对吗?
《情绪的重建》由北师大心理学硕士曾昊所著的一部重新认识情绪的经典作品。在书中通过各种例证,让我们从丰富多彩的情绪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人生领悟,并列举了六大情绪问题,并且给出了九大应对策略,旨在让我们重新认识情绪,重新建立对情绪的认知方式,并学会与情绪友好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