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读书想法
NO.149:《0次和10000次》:怎么和内在的小孩相处?

NO.149:《0次和10000次》:怎么和内在的小孩相处?

作者: 书生可爸 | 来源:发表于2023-07-11 12:36 被阅读0次

最近,在我的视野中,反复出现一个词,叫做“内在的小孩”。
据我猜测,应该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跟潜意识的意思差不多。
那么,内在的小孩是什么特点,怎么与他相处,等更多的问题,就不知道。
说巧不巧,前天在电脑中打开一本新书来看,竟然讲的就是内在的小孩的话题。
真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吗?
这本书叫做《0次与10000次》。
看书名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主题,我也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打开了它。
之后,意识到它讲的是“内在的小孩”这个话题的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
花费两天的业余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也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
01 什么是内在的小孩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孩子成长起来的。
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从外在的形体上和年龄上来看,是长大了。
但是,内心还是有一部分没有发育完全,还停留在小孩子的状态。
一行禅师在《与自己和解》一书的开篇就写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内在小孩。
你也可以把他理解成为为你内心的那个声音,那个想法,另外一个自我。
无独有偶,
在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1Q84》中,也提到青豆心中的那个“小小人”,
同样是指内在的小孩。
02 内在小孩的特征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人也一样,内在的小孩也一样。
在《0次与10000次》书中,作者吉塔·雅各布把内在的小孩分成了3种:
受伤的小孩、被宠坏的小孩和幸福的小孩。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尤其是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在童年总会缺少一些应有的幸福。
有些人,童年缺乏父爱或者母爱,或者被虐待过,就会形成受伤的内在小孩;
有些人,是家里的小幺,长期娇生惯养,就容易养成被宠坏的内在小孩;
如果家庭和谐,父母恩爱,童年都是快乐,那么就会在内心形成幸福的小孩。
每个人肯定都想成为那个幸福的小孩。
但是,现实却往往相反。
大部分人都是受伤的内在小孩。
03 如何应对内在的小孩呢
受伤的内在小孩,反映在成年阶段,可能就是一些负面情绪或者不稳定的性格。
比如,缺乏安全感,经常焦虑抑郁,出现讨好型人格或者性格暴躁等。
既然,内在的小孩子已经形成,我们就要正视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正确的应对上。
如果不清楚内在小孩的知识,很多人会产生错误的应对方式。
比如,顺从、回避和过度补偿。
顺从,就是压抑自己的个性和真实想法,尽力满足别人的期待和要求。讨好型人格就是典型例证。
回避,就是逃避令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物,消极厌世,不爱社交,可能发展成为内向的社恐人格。
过度补偿,就会两极的反面。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会表现得很强势;感到威胁的时候,会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
心理学上讲,人的所有行为和情感,都是建立在认知上的。
错误的认知导致了不合理的行为和不健康的情感。
核心的问题在于内心。
尤其是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内心往往住着一个审判者。
这个审判者的原型可能就是童年时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比如,对成就要求高的审判者,一直要求自己要努力,要拼搏,要自律。
背后,可能就是童年时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或老师。
比如,对情感要求高的审判者,一直要求自己要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就是不爱自己。
背后,可能就是童年时,父母对你讲的:我为你辛苦操劳的一辈子,你长大了孝顺我。或者弟弟是第一位的,要你成为“扶弟魔”。
还有一种最可怕的,就是惩罚性的内在审判者。
会对自己产生低价值感,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不配得到美好的东西,从根上就否定了自己该有的一些权利。
这也是为什么经受了校园霸凌或者家庭暴力的小孩子,长大之后会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因为,那些经历,会让内在审判者更强大,内在的小孩就会更受伤。
进而,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认知错误,就会导致一些不合时宜的外在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觉察自己内在的小孩,不论他是什么类型,都没有关系。
接纳他,认识他,把他当做朋友,友好相处。
同时,一起赶走那些内在审判者,找回真实的自己。
哪吒都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天都不能影响人,更何况那些不知名的审判者。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审判我们的生活。
唯一有权力的,就是自己。
当建立起“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全责”的意识之后,内在的审判者就消失了。
安抚好内在的小孩,给与自己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每个人值得爱与被爱。
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强大,更好地成为自己,也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 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

    接着昨天的简书转述《冬吴相对论》第198期《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 吴伯凡在得到APP开了专栏《伯凡日知录》分享一...

  • 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

    人在感受没有压力的时候,容易出现内在父母。内在父母喜欢照顾人,有很多爱。 当内在父母人格占主导的时候,你会感...

  • 内在小孩和内在大人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一个大人。小孩需要被照顾,大人需要被尊重。小孩子是被动,大人是主动。如果一味照顾那个小...

  • 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

    什么是内在父母?就是当我做错事的时候,头脑里就有声音突然冒出来,这个声音来自哪里?其实就是小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身边重...

  • 和内在小孩对话

    我最亲爱的内在小孩 我知道 你一直都在我这里 你是那么天真,那么可爱 又是那么脆弱,那么爱哭泣 我的每一个举动,每...

  • 和内在小孩对话

    简书写作第14天,感恩坚持习惯的自己,用行动遇见更好的自己,谢谢你,我爱你。 昨天是星期五,同事一回来就朝着我大声...

  • 和内在小孩对话

    这几天看《与自己和解》这本书,才发现,所有的烦恼困惑,都是自己的事。 今天尝试着,和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陪伴她,倾...

  • 和内在小孩对话

    写给自己的内心小孩: 性格虐你一千遍,你待自己如初恋。 回想起来,现在的你看以前的你,充满了悲悯和理解。 尽管现在...

  • 内在小孩和童年的回忆怎么区分?

    内在小孩呢,是一个拟人化的说辞。他指的是我们在童年的时候,那些没有被满足到的需求,我们那些被打断的情绪,被干扰到的...

  • 幸福力|去它的“应该”,我只想知道你要什么

    幸福,需要内在家长和内在小孩和谐相愉快地相处。 我们的内在家长又是怎样形成的呢?Ta最初主要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149:《0次和10000次》:怎么和内在的小孩相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oy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