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的今天,母亲归真。
至此,4月20号成为承载子女悲伤的日子。
这周在上海法官学院培训,清晨,去学院对面的小公园,走在空旷无一人的花园小径,看向西方,一个念头闪过:在天堂的母亲,是否还认得出凡尘中她孩子们的模样。
记忆里,母亲是极不善言谈的,有时使劲想在一起20多年她说哪些治理名言,还真少,更难听到讲述她过去的经历。
大概是1988年,单位要给年年先进的母亲一个级别更高的荣耀,应该是省市级的劳模吧,需要交份全面的事迹材料,母亲将她写的各年工作总结优秀事迹材料底稿给我,让我好好帮她整理提炼先进事迹材料,在那堆材料里有一份母亲写的个人经历,因当时的我尚不知生命的真谛为何物,对这样内容的文字并没有特别留心,现在努力寻找残存的记忆,只无法还原母亲对时间、事件的描述,每每想起无比遗憾。
母亲是她父母的第13个孩子,上面的哥哥姐姐只活了大姨一个,后来专程去母亲老家见过的舅舅,是姥姥领养的儿子,母亲叫他如比亲人,实际他们没有多少时间在一起生活过,一声声哥中透出母亲对亲情的看重。
母亲自幼随母、兄来到青海湟中鲁沙尔镇,就是这次的全家迁移,让母亲彻底离开了自己的故乡,那个在山东泰安肥城叫凤凰庄的小村落。有时会想,如果母亲当年也觉得青海生活条件艰苦无法适应,再随母兄返回故乡,那么她的人生将会有怎样的故事?
然而人生之精彩,从来不在未选之路。
母亲的人生舞台在一个叫湟中县鲁沙尔镇的学校开启序幕。
听父亲说,你们的妈妈在鲁沙尔上学时,大高个大长腿,犹善中长跑,这个画面被父亲多次描述在我脑海中定格:一个短发高个的山东姑娘在学校操场奔跑。
三年前,为参加侄女戴苓子的婚礼回到西宁,短暂的5天时间,只去了湟中,站在塔尔寺寺院门前,望向导游指向的鲁沙尔中学的方向,母亲奔跑着的形象,呼的到了我的眼前。
母亲在她的亲人返鲁后,就以学校为家了吧!这也可能也是母亲一生都认真工作服从组织命令的原因。
49年建院的民族学院要招话务员,单位去学校挑人,母亲被选中,短期培训后母亲就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青海民族学院,成为母亲工作和生活一辈子的地方。
听父亲说,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第3天,父亲到医院接母亲和我回到当时还在民院四处的家,姥姥和两岁的哥哥在房子里迎接了我们。
一年后,我们搬到了民院的西四院,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院里,迎来了妹妹和弟弟,在这里我们度过了童年、少年、所有在记忆中日子,幸福欢乐抑或悲伤痛苦,都嵌入在那两间红瓦白墙的小平房里。
二十多年,我们成人,父母衰老。
母亲持家的辛苦自不多言,既要照料好四个孩子的吃喝拉撒,还要对自己的工作投入无限的努力和热情。
她是怎么做到的?我始终没有找到秘笈!
父母最后生活的地方每每陷于生活的乱麻或工作的忙乱,我都会望向天空,不知不觉中,心会安静,身上有了力量。
母亲,安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