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万清叙语》38:如何帮助孩子跨越中高考两座大山?

《万清叙语》38:如何帮助孩子跨越中高考两座大山?

作者: 心喜欢生0003 | 来源:发表于2022-05-17 00:04 被阅读0次

    最近有个家长咨询:

    孩子12岁了,小学6年级,因为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玩上了游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成绩下降到厉害,从前十名下降到四十多名,没有目标、不自律、学习没有劲头。常常还会因为要手机跟家长吵架。现在到学校学习了,天天还是想着游戏,性格易怒、暴躁,也不好好说话。而且马上就要升初中了,家长感觉亚历山大,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因为我本人也有一个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也经历过从前五名下降到二十多名,经过我们耐心的辅导,现在又进步到前五名了,颇费了一些周折。现将其中的体验做一些分享。

    首先停止向孩子灌注焦虑,作为一个成年人都承受不了的焦虑传递给孩子,他根本理解不了也承受不了这份压力。不仅没有帮助,只会适得其反,破罐子破摔。

    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从情绪的嵌入中抽离出来,嵌入情绪解决不了任何事情。就像迈克尔怀特说的“人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就研究如何提高成绩就可以了,不必对孩子人格的部分进行打击和评判。

    然后,我们家长问问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问题怎么来的?为什么在学校里成绩相对好一些?是不是回到家里面,适合孩子学习的氛围不存在了?我们说言传身教,身教一定是大于言传。我们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是不是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的不要玩手机,自己热爱学习。

    第三点,要想保持比较好的学习成绩,必须保持持久的专注力,就是要有那种持久的心流体验。

    所谓“心流”,就是许多人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种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也就是运动家所谓的“巅峰状态”、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挑战与能力均衡时容易出现心流

    作为学生家长,我本人还是比较爱学习的。沉浸在读书的世界里已经两年多了,读书笔记写了一百万字,各种专业书籍读了100多本,经常出现心流体验。

    我们说学习是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团欲望,很容易得到就无趣。比如你让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总是做一年级的数学题,他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了,不想再做了。但你让他做奥数题,难度比他平时做的题目难度几何倍增,他做了很久做不出来就会容易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久而久之也就不想做题了。

    比较理想的思路是小步子原理,将目标细化,比如这次考了30名,总是盯着名次是不容易量化的,而且更加主观,考30多名也不代表成绩就是不好。可以把名次转化到各科成绩上,语文多少分,数学多少分,科学多少分。跟孩子协商,一个学期提高5分怎么样,提高了有奖励,不提高也不做惩罚,多鼓励他小步子挑战自己。在每一次的坚持中体验掌控感和获得感,有了掌控感和获得感,他自然就越容易沉浸在学习中。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当下的学习目标,在不断的重复中,适当的挑战一下自己,这份挑战又不足以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拿我最近跟俩孩子下象棋来说,大部分我还是要展现一下“真实”水平,经常把儿子的棋杀的就剩一个老将了,看看他能不能承受?看着他手足无措的样子,关键时候还是要让他赢一次,这样他才能有一些获得感和掌控感。儿子会说:“我也挺厉害的,我终于赢了一局,毕竟你都这么大了,你比我有经验。”但儿子并不知道我的真实水平,他会说:“有本事你跟姐姐下一盘,姐姐是高手,你肯定下不过姐姐。”但姐姐却说:“我不跟爸爸下棋,爸爸才是高手。”

    我们说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孩子的认知不一样。弟弟认为姐姐水平最高,因为姐姐从不让着他,他也不知道爸爸输给他是因为爸爸让着他。姐姐知道爸爸水平高,是因为姐姐知道她赢了爸爸,是因为爸爸让着她了。但他俩都不知道的是,爸爸下棋的水平只够跟孩子们玩,要是跟懂棋的人儿连入门水平都达不到。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有获得感、有掌控感,不断塑造孩子独立思考的人格,不断增强耐受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判断力,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最后,结合前面家长们关于孩子成绩的焦虑,我想谈一点关于如何帮助孩子跨越中高考两座大山。这是在团体督导中听代桂云老师讲述自己如何养育孩子经验时谈到的话题。是啊,对当下的现实,对大部分孩子都难逃中高考两座大山。

    就拿我本人来说,我妹妹很会读书,一直读到博士,然后在大学里教书。她成绩一直比较好,一直是级部前几名,比较擅长考试,走应试这条路比较稳妥。但还有很多孩子,不那么擅长考试,比如我就是这类,内心充满了挣扎和冲突,想法太多,无法专注在生涩的教科书上,但是一直对哲学,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是靠着自己读书,靠着写读书笔记,把自己冲突的心理整合了。这其实也是一条路。我想说的是,我们作为家长也要不断帮孩子挖掘除了学习成绩之外的,他们自己擅长并喜欢的,可以靠这种不断坚持、不断重复、不断提高,靠这项技能他就能活得很好,那么作为家长内心深处的焦虑不就荡然无存了吗。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喜欢地不得了,停不下来;不如孩子喜欢弹琴,喜欢的不得了,停不下来;比如孩子喜欢写作,喜欢地不得了,停不下来……等等等等,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喜欢更充满创造力,也更打动人。

    有一个统计学数据是说,在任何一个行业,你只要超过75%的人,你就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如果换算到成绩上就是75分,这其实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至少比考上北大清华的概率系数不知道要高上多少倍。从这个统计数据出发,我们对孩子的过多的焦虑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还是多活出自己,活出心流的感觉,言传身教嘛,拥有安全感的父母才能养育出自信的孩子,多去挖掘孩子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品质,一定可以跨越中考高这两座大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清叙语》38:如何帮助孩子跨越中高考两座大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pn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