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文/博雅大师兄这世间的事总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或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简单问题它实际上的面貌更多的像是弯弯曲曲的很多条线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个人的命运之网,很多张命运之网交错叠加,形成了历史的画面。
1
话说袁绍在被曹操烧毁乌巢之后,一连多次决策失误,连连战退,已经是心如死灰,十万大军在曹操的三万精兵面前瑟瑟发抖。
照这个样子,是无心再战,既然连斗志都已经消磨得一干二净,那就撤吧,这一撤不是战略性的转移,而是落荒而逃。
袁绍是个身体素质弱于精神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人,精神和心理上的奔溃,加剧了他身体的颓败,没多长时间,也就在一声又一声的叹息之中,看着傍晚的夕阳慢慢落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百感交集,愤恨不已……终于驾鹤西去!
英雄泪满襟袁绍到了另一个世界,那里应该没有战乱,没有主公之说,也不用做什么左右天下人命运的决策。
2
而在现实世界中,他还有两个孩子,长子名叫袁谭,次子名叫袁尚。
袁绍是不厚道的,一碗水没有端平就匆匆离开,废长立幼,直接将家底全部托付给自己心爱的小儿子袁尚,按照宗法制,这些原本是应该属于袁谭的。
袁尚看看有个名分更足的哥哥在自己眼前,觉得十分碍眼,不去想曹操大军压境,竟玩起了内讧,决心干掉自己的额哥哥袁谭。
袁谭心知打不过,也顾不得什么尊严,因为在他看来:活着最重要,于是派人向曹操投降,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辛毗。
辛毗3
辛毗与曹操对饮,两人互相寒暄了一会儿,曹操试探性地问道:
“佐治(辛毗,字佐治),袁谭能来投降我很开心,我自己也想派兵去帮帮袁谭,不过你也知道我这个人疑心比较重,可是不知道是真是假?”
辛毗喝了一口酒摇摇头说:“非真!”
曹操很诧异地问道:“难道是假的?”
“非假!”
“此话怎讲?”
“曹哥,其实你不用看真与假,这是小孩子才会计较的问题,我们成年人只看形势!”
曹操一听,觉得有道理,然后给辛毗倒满了酒:“你仔细说说看,我愿闻其详!”
分析形势“是这样的,袁绍这几年和你交战,连连战败,兵革疲于外,谋臣诛于内,把一副好牌达成了烂牌,然后撒手人寰,袁尚和袁谭两人不合,一家人变成两家人,现在彼此之间还要大动干戈;还有现在北方天灾降临,饥荒蔓延……人人都看得出来,袁氏的气数已尽,终将灭亡!”
曹操全神贯注地听着,连声称是!
辛毗继续说:“曹哥你现在举兵攻打冀州,袁尚如果不还兵救冀州,那么将失去大本营;如果回兵救冀州,那么袁谭在后面追击,那时你在出兵,你的士卒雄赳赳,气昂昂,面对一群疲惫之众,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
听到此处,曹操眼里射出金光,鼓励辛毗继续往下说。
“目前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一统北方;平定北方,则大业可成!”此时辛毗已有些激动和愤慨!
说完之后,辛毗做了一揖,“愿明公赐酒!”
听得入神的曹操此时才回过神来!感叹道:“只恨与佐治相见太晚啊!”
曹操感叹道,满脸放光,神采奕奕4
辛毗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戏份不多的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也有自己发光的时刻,这也是一场堪称绝妙的表演,其高明之处不在于身段和手法,也在于措辞和表达,而在于思维和认知。
看完这一段,我们至少需要学会跳出自己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认知模式,生活不是A和B两种判断和思考,而是在A和B之间的权衡和计算,随后选择A或者B。
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有很多的因素,其中最为关键和最为主要的就是这个人认知的高度,对错真假,那是小孩子的简单评判标准,而作为一个成年人在认知上至少要达到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有着全局的眼光,而不仅仅是盯着某一处看;
2、善于分析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迎合未来做出决策和行动;
3、最终自己要敢于下决定,并且能预想到最坏的结果;
这些点,曹操没有明说,但是用心的人,都能够看的出来。
这是三国说第20篇的内容,与你再品三国,是我的乐趣,带给你启发和收获,是我的分内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