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写自媒体文,有时候坐在电脑前写一篇散文,写到一半发现怎么也写不下去了,好像已经忘记了散文该怎么写,因此我的散文经常这么无疾而终。
直到看这本《只做唯一的我,不做第二个谁》,心里又萌发写散文的冲动。
几个月前便收到齐老师赠的这本新书,因为各种事情,最近才打开来读,没想到一口气读完,极为过瘾。
继《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人人都能学会的写作变现指南》等书后,齐帆齐老师相继又出了这本《只做唯一的我,不做第二个谁》。
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书里的很多地方总能引发我强烈的共鸣。
这本书的前面部分写了很多往昔的童年趣事和成长故事,遣词用语清新自然,善用比喻,富有表现力和画面感,在不知不觉中也勾出我的许多童年往事。
比如写到《记忆里门前的小路》时,她写“门前的这条路,没有了人气,逐渐寂寞。”寥寥数语,写尽了主干道迁移后门前小路的冷清寂寥。
“不管是门前的那条小路,还是家乡的那个小村庄,如今都像极了一个迟暮的美人,寂寞而孤单,守着一段旧时光,少有人问候。”代入感极强。
《记忆深处的老货郎》一篇中,形容孩子们把老货郎的两个箱子团团围住,用了“叽叽喳喳问个不停”,生动活泼。
书的后面部分,有齐老师对人生的思考和心情随笔,还有身边的人包括学员的成长经历,给人以启发。
齐帆齐是我接触认识的第一个写作老师,我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但她的人生可谓是一部传奇。
齐帆齐是安徽桐城人,她8岁丧父,没有了父亲的支撑,经常受到村里人的奚落和冷眼。
母亲讲话有些口齿不清,因此经常把她带在身边帮忙记账,她也因此年纪小小的就知道赚钱,经常天不亮就起来和母亲去菜市场卖菜。她是80后人,那时候还得交公粮,日子过得非常苦,大年三十还在寒风中等着卖到钱好回家过年。
她生活的村子,流行读书无用论,大人们都觉得读书不如学手艺,起码饿不死人。齐帆齐深受这种封闭落后思想的毒害,她27岁以前都没穿过裙子,因为觉得女孩子露出膝盖不好,15岁就辍学踏上了拜师学艺之路。
但一台缝纫机配上一把大剪刀要450元,家里没有钱,她的母亲只好找人去借。
有了心心念念的缝纫机,她经人介绍在镇上学习缝纫,说是学手艺,但做的活儿却零零散散,还要帮师傅带娃、洗衣拖地。一年后她又好不容易找到师傅愿意带她去南方的工厂学平车。
缝纫的活枯燥乏味,每个人都像一台机器,头顶日光灯,脚踩缝纫机,不知疲倦地工作,你追我赶。
在外乡打工的她,每次寄信回家都会往里面塞10块、20块钱,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去寄信,她寄了500块钱,填写汇款单的手都在发抖,那时候的500块钱已经很多了,还是她省吃俭用省下来的。
妹妹上学要用钱,家里也要用钱,没有了父亲,她只能用单薄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如此辗转来去,她还在西安卖过早餐,每天和面粉打交道,后来早餐店拆迁,她又不得不回到家乡镇上服装厂打工。
几番周折,她又去了小妹所在的城市打工,卖包子、做销售等。
她的生存之路一波三折,虽然日子过得苦,但她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因为过早辍学走入歧路,没有向命运屈服。
齐帆齐虽早早辍学,却对文字有着无限的热爱,一边摆摊一边看书、思考;
卖早餐时,看着前面人来人往,看着有人的房子被拆迁,她心神恍惚,思考这些人该何去何从。
她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强的记忆力,用心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由于辍学早,她对学习和阅读的机会都格外珍惜,看到一些好的句子就赶紧摘抄下来;听到一些有感触的对话也记录下来。
为了鼓励自己坚持追梦,她还写下很多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和经历,以此来激励自己。
起初她在QQ空间写,后来学会了电脑,注册了公众号。
凭着对文字的热爱和坚持阅读思考的习惯,从在QQ空间写作到公众号,如今她出版了自己的书籍,创立了齐帆齐商学院、安徽齐帆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为了写作课老师、品牌销售顾问、个人IP顾问,帮助10w+学员走上写作追梦之旅。
齐老师说,写作的人是幸福的,可以把一辈子活成别人的两辈子: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
而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一本书里,去了解和感受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可以跨越时空通过文字和作者产生联结。
从齐老师的文字里,可以看出一代人的悲苦缩影,也可以看出她乐观豁达的心性。
由于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她的文字语言质朴,明白晓畅,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被众多学员评为最真实、最接地气的文字。
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她就是齐帆齐。
再卑微的个体,也可以活成一道光,在人生这条路上,找到自己的热爱,只向他人学,只和自己比,只做唯一的我,不做第二个谁。
共勉。
我是小六六,小学毕业自学逆袭成长的95后,谢谢您的点赞和关注
往期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