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说她去看心理医生了
昨天和表妹一起吃饭,她说她前段时间去看心理医生了。我听了很惊讶,在我看来她生活品质颇高,未婚,会玩,能赚钱,也能花钱。她说她有段时间脾气很暴躁,看男朋友非常不顺眼,会不自觉的双手抱胸,还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掐得生疼。经同事提醒,她发现了自己的异常,并听从同事的建议,去医院看了心理医生。
经医生判断,她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给她开了些药,并要求一个月复诊一次。她说她已经吃药两个月了,最近跟男友关系很好,不那么爱发脾气了,也不那么挑剔了。
我诧异她的坦承,也在对比自己。其实从去年到现在,我应该是需要去看心理医生的。在大悲之后,带有太多的怨气,常常会往极端方面想。有考虑去看心理医生,却总是不自觉的回避。买了一些心理学的书,定制了武志红老师的得到专栏,还参加有关心理的沙龙。这些东西对我心理的那些伤痛有一定缓解作用,自己也努力让自己摆脱心理的桎梏,努力营造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依然会有突然的压抑和伤感。
你愿意表达出来你心底的想法吗?
最新一期的综艺《极限挑战》有个环节,六个嘉宾做心理医生,节目只是对观众宣传说:讲出你的故事,送哈尔滨啤酒,并没有说车里坐着明星嘉宾,有一些观众是冲着酒参加活动。当嘉宾隔着围挡问观众:你最想对你父亲说什么话?很多观众动容了,讲了一些现状,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他们学会了坚强,但刻在骨子里的是隐忍。那些艰苦奋斗的日子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带来烙印。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严肃与含蓄。他们的爱被隐藏了,而我们学会了隐藏。
我不能很好的接纳自己的情绪,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却不知。老公总是说:我猜不出你的想法,你能说出来吗?那些想法在我脑子里过了很多遍,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觉得这些情绪或想法可能是不“好”的,我不应该有这些想法或情绪,我只能不停的去压制这些自己不认同的情绪和想法,却不知道这些情绪和想法是需要“疏通”和“发泄”的,不“疏通”只会“堵塞”自己的脑袋,带来更大更多的情绪和反应。
我们需要的是接纳并疏导
我有参加一个关于父母成长的课程。看到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的焦虑。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这些课程更多是让父母在设置的环节里倾诉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让这些父母放下一些不自觉的错误理念,从而达到成长改变。
人大部分的认知都是从过去的经验得到的,很多人的认知都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我认为这个阶段从心理学角度讲来自人类的“全能自恋”。从心理认知层面,我们无法认同自己的“不完美”。当然,也有很多人的这种观念来自原生家庭。比如:我妈就会对我小侄女说“哭什么哭,憋住"。成年的我听到这些话,我才明白我为什么会在想哭的时候不自觉地去把眼泪憋回去。估计自己小时候也不少听这样的话。
在工作中,我无法接受自己出现差错,又做的是跟数字打交道的工作,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不自知。在生活中,总是不自觉的给自己设定完美角色,会在没有做好,或状态不佳时而对自己进行苛责。反而更容易让自己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实质上,我无法接受自己那些自己认定的”不好“的情绪或状态,而当我用这样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时,会不自觉的要在别人身上验证自己的这些想法。“当你手里是锤子时,你看到是都是钉子”。我反而认为是别人对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或想法。
去,或是不去,在于你自己
生活总是要继续,放下过去的包袱轻装前行,是一种选择,带着过去的影子,负重前行也是一种选择。
人生苦短,接纳自己,绽放自己,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花园里。封闭自己,负重前行,你只会生活在阴影里。
很多人会说,我可以为我的孩子付出自己的所有。可事实是,当你捧自己的那颗心时,你孩子身上背负的是你的“尸体”!
做好自己,你就是太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