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82岁(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墨子:墨子的具体生卒年月并不详,因此无法准确计算出墨子活了多少岁。不同的历史记载和研究有不同的说法60-93岁不等(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约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左右,比孟子大90岁左右。
墨子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是鲁阳人,一说是滕国人。先祖是殷商王室,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学家,做过牧童,学过木工。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思想也是墨家的主要思想。
墨子对自己的学说身体力行,他生活极其简朴,和弟子们吃菜根,穿粗布短衣,为了制止兼并战争,他们奔走在各国之间。他们有着最坚定的意志,为了反对战争,为了使天下人都相亲相爱,可以毫不计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他们以自苦为极,严格服从纪律,人人皆可赴汤蹈火,死不旋踵,这也是他们之所以在乱世中受到尊崇的原因。战国初年,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一个人风尘仆仆赶了十天路来到楚国,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计划,游说楚国国君的同时,墨子和楚王请来的能工巧匠公输班进行了一场模拟攻防战,公输班组织了九次进攻,被墨子九次击破,公输班的办法用尽了,墨子的应对方法还有余,墨子也依靠自己高超的防御术成功化解了两国的一场战争。墨子的楚国之行,是贯彻他一如既往的兼爱、非攻主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