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统节气与习俗
七月半——我们家的鬼节

七月半——我们家的鬼节

作者: 黑暗森林理论 | 来源:发表于2021-08-22 21:28 被阅读0次

寒衣节:

年年今日雨淅淅,故里魂归未有期。

且奉亲恩三碗酒,更裁夜梦作寒衣。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是中国传统的寒衣节。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节日。

  可能大家对这个节日不太了解,也不清楚有什么习俗,那么换个叫法就明白了。寒衣节又叫祭祖节,也有人称之为冥阴节,鬼头日,听着就有股阴森森的感觉。

  说白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鬼节。

  鬼节有4个!不止是烧纸求保佑!

  中国传统有四大鬼节,现在只有清明节、中元节广为人知,而上巳节、寒衣节却知者寥寥。

  其实,古人设立的这四个祭祀节日,都有着各自的含义,缺一不可。

上巳节:

为亲人招魂,古人认为人的魂魄也随着四季成长凋零,所以在初春万物萌发的时候招魂。

清明节:

侧重扫墓,是打扫、修缮去世亲人的阴宅。

中元节:

地府放假,阴阳融通,人们可以彼此交流,加上正值秋收,人们为先辈供奉新米,让他们品尝。

寒衣节:

天气转冷,为去世的亲人送去御寒的衣服。

  你看,衣食住行,几乎面面俱到。古人们完全是拿逝去的亲人当成活人在对待,弟子规说「事死者,如事生」,正是此意。

  在古人看来,生死不过是换了换住的地方,其实没什么区别。已经逝去的亲人和我们没啥两样,我们需要用同样的关怀来对待他们。

  如今,祭祀就只剩下烧纸了,而且烧的时候还得念叨:平安健康,学业有成,升官发财……敬畏思念的意味少了,几乎都是求保佑。

  老辈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

  对祖先神明应当存着敬畏之心。心头有敬畏,就不会肆意妄为,无恶不作。懂得敬畏,我们才能善待别人,约束自己。

  而对先人的祭祀和缅怀,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超能力,而是让活着的人,知道自家的历史自己的来处,自己是有根的,心里才踏实。

  通过祭祀的仪式,感受家风的传承,心怀感恩和敬畏,感恩才会懂得爱与被爱,敬畏才能有原则有底气,这才是“鬼节”真正的意义所在。

烛火

  今天农历七月十五,在我们这称鬼节,是孤魂野鬼的出来觅食的节日。

  老妈早早去了集市,买了黄表纸和香,炮竹。回到家中剪了很多纸衣纸裤,折了不计其数纸金元宝。

  太阳落山后,家家户户将准备好的纸服装,纸钱,肉和米饭拿到从家门口出门的第一个三叉口,必须用圆圆的竹筛盛放,一把火,一瓶酒,一阵火炮声,炙热的火苗随风飘荡。

  据说鬼节的晚上不能出门,且房间里的灯不能熄灭。

  吃饭后,我负责开灯,楼上楼下,门前门屋后,连所有的监控灯全部开启24小时不灭灯状态。

相关文章

  • 七月半

    又是一年七月半,七月半也叫中元节、鬼节。 在我们家乡,相传七月半这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

  • 七月半——我们家的鬼节

    寒衣节: 年年今日雨淅淅,故里魂归未有期。 且奉亲恩三碗酒,更裁夜梦作寒衣。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是中国传...

  • 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传统的纪念先人的节日。在我们家乡,大家都称之为“七月半”,却是指的阴历七月十二至十四这几天...

  • 中元节

    年年有个七月半,前人做给后人看。 很小时候,每逢七月半,妈妈都会给我们说一遍。 七月半是鬼节,小时...

  • 我家的端午节不一样。

    我家的端午节不一样。 端午,没有粽子,只有糯米糍,雄黄酒,菖蒲。 很奇怪,仔细回想,我们家端午不做粽子,七月半鬼节...

  • 灵异事件

    话说七夕过后,再过七、八日,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了,也是俗称的“七月半”或“鬼节”。 记得小时候,临近七月半这天,大...

  • 家乡的中元节

    在这里,人们总是把中元节说成是月半节或者是七月半。一些不守本份的人,也会调侃地将它说成是鬼节。以我的看法,鬼节这种...

  • 第60天:鬼节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鬼节”,这个节日还有很多名称,比如“七月半节”“中元节”“盂兰盆节”。虽然“鬼节”...

  • 讲个我爷爷在鬼节的一段亲身经历

    今天是七月半,俗称“鬼节”,古有“七月半鬼门开”一说,意思是七月半这天鬼门大开,关在地府的鬼怪会在这一天出来游戏人...

  • 七月半

    在我们老家,七月半,亦称鬼节。从七月十一起,到七月十五,都属鬼节日。 小时候,曾听老人们说,七月十一是为鬼开门的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月半——我们家的鬼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bh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