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精华整理
白板就是一个塑料或是金属的面板,你可以用白板笔在上面写字。白板使用起来干干净净,有多种颜色可用,而且画面清晰;但缺点是容易反光,有时候笔印也不容易擦干净。电子白板是更现代化的白板,可以把白板的内容印出来发给听众,还可以连上计算机,把内容存储下来。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让演讲人和听众用手指或笔在上面书写,但是还需要连上多媒体投影机和计算机。(详情请见11.9“多媒体投影机”)
用处
1.表达简单的视觉信息。
2.在小型、非正式的场合可随时派上用场。
3.在整场演讲中呈现背景信息。(整场演讲都不擦掉)
用法
1.使用白板笔,这样用板擦或干布就能擦掉。
2.使用深色的白板笔。
3.准备好备用的白板笔。
4.事先确定白板不会反光,如果有必要,把白板挪一下位置。
5.事先计划好你要写什么或画什么。
6.画图要简单显眼。但如果要画的图有些复杂,事先用虚线在白板上打好草稿。
7.如果要写字,只写关键词或简短好记的句子。
8.练习把字写得清晰、迅速、整齐。
9.用印刷体写字,除非你的手写体清晰又漂亮。
10.不要对着白板说话。站在白板旁边看着听众说话;如果你用右手写,白板应该在你的左边。每次写字或画图不要花太多时间,写完或画完后立刻转回来对着听众。
11.需要指着白板上的内容时,用长棍指。
优点
1.现场通常都有简单的白板,但常被简报架或传统投影机取代。
2.电子白板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记录讨论过程或决议。
缺点
1.容易把白板当成涂鸦板,结果就是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看着演讲人吃力地把刚说过的字拼出来,甚至还拼错,听众会感到枯燥乏味。
3.会打断与听众的目光接触或交流。
4.高科技的白板买或租都较昂贵。
《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
作者:【英】斯坦顿
张浩之前是新东方老师,最擅长的就是在白板前,他说给他一块白板他能把马化腾都Hold住。《三招教你搞定投资人》李翔商业内参
我喜欢看的第三个地方,就是公司的会议室。我喜欢看会议室里面,是不是有白板、黑板,白板前有没有笔,笔里有没有水。如果板前没笔,或是笔里没水,白板又干净得不得了,一看就不经常使用白板。我一般的直觉是这个公司的业务讨论往往不会有深度,因为我所经历的深入讨论,都是带着数字,带着推算的。如果一个组织不喜欢或者不习惯用白板说事,一般来说,讨论和思想交锋的深度,是有限的。
《096讲:企业文化 | 员工的心、企业的智、老板的行》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第三点,美则在培养员工的时候,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设计师心态。什么叫设计师心态呢?就是你做出来的东西是全新的,是别人想不到的。比如说,美则有一次给一家大公司做销售简报。一般来说,公司为了拿下业务,都会准备精美的ppt,但是美则没有。美则的员工在会议室里架起了衣架和晾衣绳,又在晾衣绳上挂满T恤,把简报画在了T恤上,你要在屋子里来回走动,才能看完所有的简报。这个创意很出乎这家大公司的意料,觉得很惊喜。这样,美则轻而易举地拿到了这笔订单。美则的公司里,到处都有白板,员工在任何时候有任何点子,都可以在白板上记录下来。
《这家小公司是如何挑战宝洁的?》
丹尼尔·埃克(Daniel Ek)是著名音乐流媒体服务Spotify的创始人兼CEO,Spotify在今年春天在美国上市,市值达到了345亿美元。丹尼尔会写下他的每日、每周、每月目标,每天晚上他都会反思自己的表现,然后把他的时间分配给那些能帮助他实现目标的事情。丹尼尔说:“人们认为创造力是没有边界的自由精神。不,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擅长安排他们的创造力。” 他说自己只是没有参加那么多的会议,相反,他有很多时间在思考,他会经常在白板上独自写写画画。如果他有电话或其他会议,那时假如他在沉浸思考的状态中,他会取消会议。这意味着他违反了社会契约,会让其他人失望。但是丹尼尔认为,如果你真的非常专注,那就是突破要到来的时候。
《观点:公司的价值是它解决问题的总和》李翔知识内参
在亚马逊、苹果的内部会议中,PPT是被严令禁止的。他们认为这种方式会让与会者变得“被动”。Facebook更是有一种白板文化。白板和沙发处处可见,墙上还有大块的涂鸦,刺激着每个人的视觉神经。
为什么在计算机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还在用手绘图解决商务问题呢?我们在前面几期的内容提到过,做笔记、做思维导图这种视觉化思考方式很适合运用在个人学习中,但为什么会议讨论时,也可以用视觉化展示呢?
边说边画 VS PPT
- 交互感
人们爱看别人画画——在边说边画的过程中,人们的注意力一直跟随你的笔调走,不会乱跑——不管多粗糙——这是事先设定好的PPT比拟不了的。
手绘图有即时性,毛坯式的粗糙都更有亲和力。
在各种MOOC启动三分屏、视频动画的时代,可汗学院的5600段课程,全程只有一个手绘板,依然保持着很高的完课率。
手绘图也更有全景感——PPT翻完了30页,也许你还是看不到全景图,目睹一幅图(哪怕是十分复杂的图)一步一步成形,可以让人将这幅图看得更透彻。
《画出6种图形,解决大部分商务问题 29-3》古典
三、工具影响思维
最后一个启示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我亲测过确实很有效——这也是万维钢老师文章里提到过的——它是说, 人的思考方式有时候是会被工具反过来影响的。
比如你用粗的马克笔和白板笔的时候,思考的线条就会比你用圆珠笔的时候要粗。也就是如果你非常需要掌控大局,不拘小节的时候,你应该使用粗的马克笔去白板上画。我自己的体会是,有时候我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用手机回答一般篇幅就会短不少,用电脑的时候就会话更多。可能也是类似的道理。
所以我一直认为,克制的东西可能才最有生命力。最后,我就用大建筑师Frank Lloyd Wright说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专栏。他说:
The human race built most nobly when limitations were greatest.
人类最好的建筑都是在条件限制最多的情况下建造出来的。
《无印良品丨不许加班Ⅰ张潇雨 商业经典案例课》
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或者是团队的领导,我甚至非常建议你每天上午花个十分钟时间,组织你的成员,站着开个会,把手头上的工作做一个同步。
之所以要让大家开站会,就是要避免坐着太舒服了,结果花过多的时间在开会上。
另外,你可以通过项目管理软件,或者干脆弄一块大白板,把每个组员的任务进展,通过这些工具,展现给所有人。
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组成员,我也非常建议你主动去“推销”你的工作,让它处在其他人的视线中。
我在另外一门课《有效提升你的职场价值》里说过, “职场能见度”是评价一个员工是否有晋升潜力的重要因素。 能够被组织看见你在做什么,短期来看可以帮你更好地去调动和协调资源,长期来说也是一种自我营销。
《4.管理合作者的时间Ⅰ怎样成为时间管理的高手》
日课 074|数学家告诉你为什么难得糊涂
咱们先来设想一个场景。一个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正在做报告的年轻人西装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PPT上列满了数据和图表,他正在论证一个什么东西。
年轻人讲了很多很多,可是台下听报告的一个穿着随意的大佬,有点不耐烦了:“你不用说那么多,我就问你几个问题。”
大佬问了几个问题,年轻人马上被难住,于是大佬否决了年轻人的整个提案。
我们对这个场景并不陌生。可能这是一次公司例会,也可能这是一次论文答辩。在一线做事儿的人用了很多很多精力专注于各种细节,可是大佬们想问题却往往是写意的 —— 他们三言两语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并以此作出决策。然后事实证明大佬说得对。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有些人做过大量功课,掌握了丰富数据和资料,为什么他们的决策水平,反而不如大佬短短时间内的快速判断?难道说,对一个问题思考得多,反而可能没好处吗?
这个问题,数学家也早就想明白了。如果你的模型涉及到决策判断和预测未来,那么精确写实往往不如粗略写意。事实上,你的模型越写实,你的最终效果反而可能越差!数学家,管这个叫做“过度拟合”。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想要避免过度拟合,你必须学会抓住重点,学会忽略掉一部分信息。
书中给了三个建议。
第一,限定思考时间。比如一天之内必须完成报告,或者一小时之内必须结束会议。其实开会也好,写报告也罢,考虑的时间越长越无法保证效果,反而是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 你才会逼着自己去考虑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限定内容长度。比如你可以要求属下写报告不能超过一页纸。如果一个方案无法用一页纸阐释清楚,你就应该干脆放弃这个方案。另一个办法是所谓“电梯谈话” —— 你想跟我谈一个商业计划,你最好能在电梯里面这点时间内说清楚你的方案。
第三,在白板上讨论商业计划,要使用粗的马克笔。最初的计划必须抓住重点!笔画越粗,对你的思维越有利,越能逼着你去考虑大局。如果你用圆珠笔,无形之中就会陷入关注细节的思维模式。
《特别放送|值得记住的概念和名词Ⅰ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一季》
其中提到白板次数最多的是刘润老师,可惜我还没有订阅他的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