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几天,我又看了一遍《狗十三》
选择和解,并不意味着服软,只是因为我愿意去接受了,去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并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打破——这是我在继五年前看过《狗十三》后又一次新的清晰的感受。
作为一个刚与社会沾边的孩子,我很感谢它推迟了5年上映,让我在重新观摩中,对这个片子有了新的理解。
这一次,我选择与世界和解。
我怀念的不是自己丢失的童年,也不是狗血的青春;我心疼的也不是李玩和像李玩的自己,而是电影中的父亲,以及我们的父亲。
我有时候也问过自己,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都会反抗家人,反抗这个世界。究竟是因为对家长暴力教育的不满,还是因为所谓青春期而导致的叛逆心理?
那时候的我们好像都有着天大的本事。
我想,可能是因为在我们逐步长大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世界跟我们当初所认知的,其实是大相径庭的。
我们的爹妈、学校和书本中都在教我们不能说谎,都在教导所谓的真善美。
可最先教会我们骗人的,却也是他们——就像所有长辈都用一只假的爱因斯坦欺骗李玩,唯一坚守着真相的李玩却遭遇了一份父亲的暴打。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当们发现跟自己的认知相反时,下意识会恐惧会反抗。
对于这个不是我们认知中的世界,我们当然会恐惧和反抗,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们,真实的世界其实是这样的。
二。
之前在网上,有段关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吵的很火,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着原生家庭的影子。
我从不轻易许下承诺,因为我爹用无数次的真实案例教会我,许下承诺做不到,你就不应该做出这一份承诺。
我爹在我小时候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永远在做生意,很少回家。
第一次他说你乖乖听妈妈的话,爸爸就回来。我做到了,可是,他没有,我想,我还不够乖。
第二次,他说你下次考试考到100分,爸爸就回来了,可是他依然没有。
几次之后,我开始做妈妈口中叛逆的事,我开始不好好学习,开始惹妈妈生气。
这时我想,是不是我不乖了他就会回来。
事实证明,会闹的孩子才有糖吃,是对的。
但我爹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揍了一顿。
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我不停地哭,我不明白,一个孩子不过是想他的父亲回来见见他,为什么就叫不懂事?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问问我,究竟我是为什么这样不懂事?
可没有人这样关心我的感受,因此,所有的怨怼和反驳,都被我带着呼痛的泪水吞进肚子里去了。
很久之后,我问父亲,为什么当时那么生气?
父亲淡淡的说,你明知道我在外边那么辛苦的赚钱,你在家里还不听话,不懂事,我当然生气。
我看着他说,其实,我只是想多跟你呆一会儿。
父亲点起烟,重重吸了一口:“等你当了家长就知道了。”
或许,中国式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把孩子所有的情绪,都简单归结为懂事和不懂事,他们太把孩子当成“孩子”。
以为孩子所有有悖于成年人认知的情绪,都是不懂事的表现,而孩子所有的顺应,又都是懂事的表现。
好像,只有成年人世界的欲求是合理的,是可以被理解的。
三 。
爷爷把真的爱因斯坦弄丢了,却不去寻找,应该被理解,因为爷爷年纪大了;
后妈用假的爱因斯坦欺骗李玩,解了全家燃眉之急,哪怕这是欺骗,也应该被理解,因为她想平息家中风波,是为大局着想;
爸爸因为酒局应酬忽视李玩去看天文展览的诉求,应该被理解,因为这个酒局的东道主有恩于爸爸……
也正是这些成年人自以为是的想法和借口,使得李玩迅速成长,并能含笑对这些成年人的伤害说出“谢谢”两个字。
终于,她在车上看到爸爸哭了,也终于能以“懂事的女儿”的身份来向亲生母亲道谢,来安抚哭泣的爸爸,这一幕是温情的,却也是残忍的,或许,李玩也选择了和解。
似乎家长们,也不是完完全全的错了。
因为,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存在他年龄段的一些对应的道理,那是岁月的痕迹,阅历的累积。
就像孩子喜欢穿漂亮的衣服,讨要成年人的糖果,可到了中年,就不得不换上正装和通勤,去应对那些让你看不懂的会晤。
四。
在《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啊”,
《狗十三》中李玩的父亲捂住李玩眼睛哭泣时的一幕何其相似,这句台词似乎也是对李玩的父亲行为最合理的解释,以及我的爸爸,还有天下的爸爸们。
李玩的父亲哭了,同时也捂住了李玩的眼睛。
当时的我们常常责怪父母对我们的心理感受一无所知,却忽略了他们作为家长的本质。
他们忽略我们的同时,也教我们忽略的世事的险恶与不太平——我们只能感受到家中的压抑,是因为看似偌大的外界的逼仄被父母隐蔽了起来
而我懂得这个道理,除了想到我的爸爸曾经对我说的那句,等你做了家长就知道了。
五。
平日身材魁梧、形象高大的父亲,在家中独断专行的蛮横家长,突然变成了香港电影里为大哥点烟的小弟……这一幕被我清楚地看到,不免眼酸。
也不免为之霸道而找寻借口,不免理解所谓的擅专,不过是不希望我有朝一日也成为这样的“小弟”,而当我想到这一层时,我就知道,我理解了。
我们在岁月中日益增长了年岁与阅历,那份对待父亲的感情也在时光里历久弥新。
我们在成长中开始学会劝慰自己,让自己与父亲和解,用自己的成长向成人世界妥协。
但这并非简单的服软,而是去接受强硬的父亲脆弱的一面,去接受这个世界所带来的双重性,去理解少年终有一日会老成地看待这个世界。
或许,只因为,我看到了父亲佝偻着身躯的一霎那。
那一刻我也知道,自己也应该长大了。
我就已经选择了和解,与自己,与父母,与社会,与世界。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关注,小花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