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是特别容易情绪化的,有的时候大人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哭,为什么发脾气,大人会觉得孩子就是要特别闹,甚至无理取闹,最后还会归纳为一个词——不听话。孩子真的天生不听话吗?
所有家长都会这样的感觉,别人的小孩怎么就那么听话,自己家的永远是“熊孩子”。
孩子不听大人的话,不是因为不想听,而是真的听不懂,大人用理性的思维做出的判断和决策,孩子就是无法接受的,大人用严密的逻辑思维讲的道理,还是是听不懂的。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他们理性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
大脑功能的发育并不是同步进行的,有些位置发育的快,有些很慢,比如情绪脑就是在婴儿时期就良好发育的,所以,小婴儿就已经会哭会笑。而思维逻辑脑要等青少年时期才慢慢发育完全,如果理解了这一点生理原因,也许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总喜欢哭或闹,而就是不见道理。
面对孩子的恶劣情绪的表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抱持和接纳,让情绪的能力像水一样从孩子的体内流出,大人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容器,一定要接住,而且好好好体会孩子的这种力量。
当然,如果没有恰当的引导,情绪的释放就会杂乱无章,大哭大闹,破坏财物,影响他人,用恰当的方式把不好的情绪从体内引导出来。
同时,情绪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充分的释放,容易导致孩子不会控制自己情绪,要么暴躁,要么忍气吞声。
有一次,跟我们家大宝一起看动画片《小老虎丹尼尔》,其中有一集,丹尼尔和爸爸去逛商城,他很想要一个玩具,但是爸爸并没给他买,这时候,丹尼尔很生气,哭了起来,这时候爸爸很有耐心的理解了丹尼尔的情绪,然后让他把生气的原因说出来,跺跺脚,转转圈,数数数字,丹尼尔的情绪释放和很多。
所以,对待孩子的情绪,不能总是站在大人的立场上,更不能不耐烦,要学会一些科学的方法,并在生活中不断应用和实践,从而养成好的习惯,形成理念,一切就会很自然了。
首先是共情,这时候要深切体会孩子的感受,无论什么原因,就是很难过,这原因对大人来说,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千万不要预先就做了价值判断,孩子表达的是情绪,我们就得用情绪去回答,而不是动用自己理性思维。
有些大人面对哭闹的孩子,开始的时候还很有耐心,宝贝,为什么哭啊?孩子不理,也说不出什么,就是哭,这时候大人不停的问为什么,孩子哭的更厉害。大人的所谓“善意”没有得到孩子的理解,最后把大人激怒了,问你也不说,不理你了,继续哭吧。其实,大人又犯了错误,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为什么”。
恰当的引导是这样的,我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也变的表情难过,然后跟孩子对话,宝贝你怎么哭的这么伤心,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你还能回忆起来吗?刚刚发生了什么?这样的回应才更有效,让孩子知道,大人感受到了他的情绪,大人努力接纳他的情绪。
引导孩子把引发情绪的问题讲出来,负面情绪基本就已经减少了很多。
我们能猜到,引发孩子哭的这个事情对于大人来讲一定是不值一提的,跟本不值得哭,如果大人这样不屑一顾的处理问题,甚至嘲笑孩子,最后只能适得其反。
接下来就是要鼓励,这个事的确让人很难过,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也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也很难过,也会哭的,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心里面就会想,强大的大人也有难过的时候,会释怀很多。
最后是解决问题,爸爸妈妈当时是怎么处理的,这个时候要根据具体问题找出解决方案,这可以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并能学会问题导向,以后遇到事情很大的可能会积极的想办法,而不是哭鼻子。
学会很好的情绪控制,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情商,是心理健康的基石,能让孩子与外部世界更好地建立联系,在这个万物互联的世界里,好的连接技能比提前认识文字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