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儿故事
晚5:30,到幼儿园接上陶陶,陶问:“还有时间玩吗?”
“没了,回家换换衣服就该去(上跆拳道)了。”我回到。
瞬间看到一张委屈得要哭出来的小脸,还附带有抱怨:“谁让你来这么晚的!都怪你!我不去上课了!”
弟弟在幼儿园活动区玩,我要去接上弟弟再回家,不同意,要求立刻回家。
恰巧姥姥带着弟弟过来了,于是一块回去了,期间我回走几步抱上弟弟都嫌我耽误时间。
到了家里,依然在发脾气。我感觉到我心中有一股火,但我忍住了,用平静的语气说:“等我喂完弟弟咱就换衣服,换完衣服去上课。”对他的哭闹抱怨不置可否。
生气能作的小陶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一气之下跑进卧室,啪把门锁上了。
喂完弟弟,喊了几声,不开门。我问:“你现在不开门,是吧?”当时我有点想砸门,并大声训斥他几句,但想到了昨天自己着急的样子,知道自己的着急于事无补,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于是告诉自己放松下来,并做了一个决定:由他去发脾气吧,我不如趁机和弟弟玩会儿或练会儿字,等他好了再去上课。
神奇的是,过了一小会儿,当弟弟去敲门的时候,我和弟弟说:“哥哥在生气呢,你喊哥哥,看看他开门不?”于是喊了几声,没想到陶陶顺利把门打开了,要知道上一次僵持了好久才开门。
只见陶陶坐在床上,没有特别生气,于是我问到:“现在穿衣服走吧?”
“不!”
“那什么时候走?”
“等我玩够了!”
心中又开始有一团火想冒出,忍着,尽量语气平静地说:“玩够了是什么意思?能具体一点吗?比如叠一个东南西北是玩够了还是叠两个?”
“叠20个,再玩一把植物大战僵尸游戏。”
“那别去了,这些玩完就下课了。反正随意迟到、随时不上课是很好的习惯。”
听到我这么说,陶笑了,我说:“咱快点穿衣服走吧,即便我一下课就接你,在家也待不了这么长时间,快点走吧,哈。”
听到我这么说,他又要吃饼干,跑去吃了几块自己做的饼干,终于换上衣服出门了。
一路小跑,比平时跑得快,看来情绪已然过去了。快到跆拳道门口时,陶跟我说:“跟老师说一声,晚来一会儿,就说有事。”
“已经迟到了,不用说了,你直接上去就行了。”
“你帮我和老师说一声呗。”
“我不帮你撒谎,想说你自己说,你自己想说什么说什么。”
当时的想法是,今天的迟到完全是主观原因,根本没必要,所以我不会帮他说,不想纵容他这个毛病,怕老师批评就不要迟到,否则自己和老师解释。
结果是一上去看见了同伴牛牛,立马开心地跑进去上课了。
二、反思与总结
今天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有几次情绪的起伏,并不完美,但整体来说还是要给自己一个赞的,因为我没有像昨天一样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是及时克制住了。
当我放松心情把事情看淡,并且允许孩子以他的方式发泄时,我发现暴风雨过去的更快了,孩子也以更快的速度复原了。这是一个惊喜。
这件事也让我得到一个经验,下次再遇到孩子发脾气时,就以接纳的态度让他发吧,我不需要和他一样情绪激烈,我只需要放松再放松,或者干些自己的事情或者陪着他,看他的需要,等他情绪发泄差不多后,及时给出我的关心,并帮他一起想办法,我想这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如果可以,就让我多点游戏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