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爱心与教育》第八天

读《爱心与教育》第八天

作者: 皮_小皮 | 来源:发表于2018-02-18 17:46 被阅读0次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培优转差”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自己受到不小的启发,对“优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对“优生”的重新认识——李老师说:“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现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即尖子生)。的确,在升学竞争和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教育者都以分数论英雄,对“优生”的关注多在学习分数上,而对他们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往往不太重视。但是,李镇西老师对“优生”却有更全面的理解,他说:“优生”只不过是指品德、学习和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人的学生。但他们身上有着“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比一般学生相对好一些;另一方面,他们除了仍然存在着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容易出现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如: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在畸形的“升学率”压力下,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勾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同学等,因此,“优生”教育不能只注重分数。“素质教育”并非是“一刀切”的教育,而是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教育。尽可能挖掘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获得理想的发展,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优生”,最终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而不仅仅只是一名大学生。

      从李老师的语录中,我们不难看出,李老师对“优生”的思考是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对民族对国家的强烈使命感之上的。所以,对“优生”,我们应有一种全新的认识,这就是,不仅仅是成绩好,更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有健全的人格。

相关文章

  • 【共读】教育为本 攻心为上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文/刘嘉琪 拿到《爱心与教育》一书,感触...

  • 教育者幸福的根源

    教育者幸福的根源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李振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的感触是——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才是真...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感慨万千。《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

  • 读《爱心与教育》第八天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培优转差”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自己受...

  • 共读0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

    共读0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 文|张爱敏 2012年,怀着钦佩之情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

  • 读《爱心与教育》

    包头的天气分外好,阳光暖暖的,微风柔柔的,天是蓝蓝的,小草从泥土当中慢慢生长,鸟儿轻轻低唱,我的目光在一页页书籍间...

  • 读《爱心与教育》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高素质”的第...

  • 教育是让人学会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教育是让人学会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的思考 10月11日手记 读这本书时,我几次...

  • 书香致远|修心,修行,修炼

    修心,修行,修炼 ——读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 文|张爱敏 2012年,第一本《爱心与教育》,是长垣县教体局发的...

  • 如何共读一本书

    如何共读一本书 ——以《爱心与教育》为例 文/张爱敏 2012年,第一次阅读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爱心与教育》第八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zm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