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可是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总使人感觉似乎灵感是上天赐予的,只能是天才的独享,不是每个平凡的人都能掌握的。诗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看来平凡人很难享有这妙手了,可是,灵感真的是这样难得吗?
或许,灵感才没有那么神秘,只要做一点事情,每个人都能享受灵感迸发的喜悦,用灵感为生活保鲜。
灵感的发端
灵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现代中文里的词语意思,是“五四”时期翻译自英语inspiration,希腊语本意指神的灵气。神的灵气,看上去难以捉摸,不可言状。大概获取灵感后,像触了神的灵气【神气】一般,顿时开窍,通体舒爽,有灵感还真是美妙的滋味。不过感觉是种个体体验,生发在每个人身上都不一样。为了接触到神气,各人也是诸多尝试。可是,非得刺激、惊险、传奇的经历才能得来这感觉么?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人以获取灵感为借口,不惜以身试毒,毁掉全副人生。
难道平平淡淡的生活不能享受灵感吗?当然可以。
将灵感拉近一点理解,不过就是一个机灵的主意,一个有意思的想法。想法不就是大脑里的一个闪念,每个人每天,大脑里会有六万个想法,在里面找到一个有意思点的,这还不简单。
只是有时候,人们对灵感的想法总有点极端,要么太高,希望这个灵感到来时,古今未有,天地为之一震,继而名垂青史之类的。这样的灵感确实比较难出现,想法基于头脑,灵感也要基于个人能力。要么就完全放弃,找不出最好的,干脆接受自我的平庸,做个平凡人,享受平淡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可是,没有灵感的生活,有时不太美妙,做个平凡人,若没有灵感,幸福和快乐可能不那么好找。
了不起的灵感
灵感不是只能在艺术创作或者科学研究这些高大上的事业才显示效力,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里,灵感的花无处不在,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知道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的人,也许只是没有看到这朵灵感的花。不论什么道理,只是一颗种子,种到自己的地里时,要适应自己的条件,用持续的灵感来培育。
比如,虽然我知道要好好爱家人,可是我的妈妈总在抱怨【抑郁】,抱怨饭菜、房子、收入、孩子;我的小孩总在哭【震耳膜】,穿衣服也哭,喝水也哭,哪怕拿来的饼干缺了一个小角也要哭上大半天。或许我需要很多灵感才能让爱更容易接受,而不只是靠无尽的忍耐。坚持夸赞妈妈,你的衣服真漂亮,你做的饭真香,你办事真麻利;不停转移小孩的注意力:瞧,饼干在说话呢,它说你不哭的样子很漂亮。或许逐渐地,家人会变得让我不由自主地更爱她们了。
比如,职场上要发挥个人能力,可是专业技术稀松平常,领导面前不敢多话;同事都很厉害,不敢站出来秀短;岗位职责太平凡,做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贡献。或许需要不一样的灵感,上网找一个专业里最牛的人,搜所有的资料,有课程更好,花钱买成长;要在最平常的工作里作出彩,把工作内容结构化一下展示出来,或者加个有亮点的案例。
比如,学习要持续进行,不过大部头都很困难,看书坚持不下去。这时候,大概很多灵感都能跳出来说:我能用。体验法,把自己想象成书里的主人公,去遭受各种公式的折磨,也许最后就将这些公式融入进自己的身体了;互助法,找一个学习的伙伴,共同鼓励一起前行;活力法,做些跑、跳、拉伸的运动,吃些坚果或者甜食,讲个自己的笑话,大脑更活跃,困难跑不掉。
每天看手机的时候,读帖子,看到陌生的人名、概念,赶紧去网上搜查一下,常有意外收获,感觉自己的知识圈有所扩大。
把灵感种出来
既然灵感像花一样常见,培养灵感就能像种花一样,只要有好种子,好土壤和好节气,就能出来好灵感。种子,来自经验、知识、想象和感觉。感觉,比如好奇、不舒服,甚至不对劲,都能引发灵感的种子。鼓励自己把大脑放开,体触让自己觉得不一般的感觉。
有时候,如果自己对一件事情感觉有点不对劲,可是别人都觉得正常的时候,很容易就忽略掉这点不对劲,坚决不主动提问,让人尴尬。这也许是由于成长环境造就。幼年期,周围的成年人总是图快,堵住了为什么的问题源头。在好奇心最多的三五岁,刚刚萌发的一个幼稚问题,就被父母一句烦不烦给堵住,或者被人嘲笑一通,自尊受损,自此再也不敢发问;在好学的八九岁,对于老师讲的知识有疑惑,提问时老师却说:就是这样的,你怎么这么多问题呢?再也不敢问;在活跃的十七八岁,向大学教授问道:课程为什么这样设置?教授却说:这门课就是这个专业最需要的课,当然要上了。可是似乎现实中见不着里面的知识呢?
大概需要自己用心来感觉,去发现那些不对劲,找到这些闪着光的灵感种子。其实,注意的话,每天都可能会发生很多不对劲,不论是大V的观点逻辑,还是权威媒体的宣传,或者最好朋友的做法。【在我的生活里,最不对劲的是父母的观点,只能自动屏蔽。】不妨尝试着抓住其中一个,搜集所有的相关信息,互相比对验证。成年人不是只能负担责任的碌碌的陀螺,更是学习的天才【经验最丰富、长时记忆最好、体力最好、各种能力都很棒】。把自己用事实验证的观点拼接起来,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就是灵感之花。
放开手脚做吧
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会有灵感诞生,但是如果头脑更敏锐一些,尝试去捕捉内心的细微想法,也许灵感的惊喜更多。学习是一生的事情,要持续不断,对自己内心的感触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许持续一生。不能轻视自身的力量,每个人的体验、知识和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也可能获得与众不同的灵感,这个时候是不是要谨慎地思虑多时,再开工呢?不,放开手脚立刻去做吧。
顾虑就像外套,出门穿一件很合适宜,再加一件,继续加,终成负担,止步不前,多少想做的事情就此耽搁,永久放下。对离世前的人的访问中,关于什么是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居前的一件就是:年轻时想做的事没有去做。
大概年龄越大,做一件事情的顾虑会越多,谨慎周虑是必要的,如果因此畏手畏脚,还不如不顾一切地去做呢。毕竟这一生是属于自己的一生,何必要做别人的人生影响下的木偶呢。就用这仅有的一生,给自己的人生打上独具特色的印记,内心才能在告别时最为安息。
顾虑会增加很多限制,先想想看自己的生活里有哪些限制,哪些是自己设置的,哪些是别人设置的。只有自己尝试,才能知道哪些是好的限制,比如不吸烟,不熬夜;哪些是坏的限制,妨碍了灵感的发挥。比如,因为自己经济不富足,就认为:绝对不能享受奢侈,可以偶尔尝试轻奢啊;因为过了35岁还是很平凡,就认为自己无可救药,言谈间暮气沉沉,可以读书旅行做爱好的事,事业也不是唯一;因为要显示出贤惠,必须每天勤于家务,为何不放开家务一天,让自己读一本美妙的书,或者坐下来写写自己不可捉摸的心情呢?暂时让家里凌乱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
成年人是最有力量的,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家人。但也有最多的顾虑,要考虑所有人的感受;也可能是自己曾经的体验带来的,做某件事就心情不好,于是永久不做。身体可能是单向发展的,但是内心绝对可以无限再循环。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一次,像小孩一样去感触世界,好奇、无所畏惧、跃跃欲试,犯错了又怎样,只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那些错误自己都能承受。有人总是要用时间管理死死卡好每一天的生活,有些事就是浪费时间,可是没有尝试,怎么知道绕圈的事最终不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呢?
让自己放松。身体放松,内心放空。无所顾忌的时候,想法才能喷涌。设想就是要大胆,无所顾虑地想,放开手脚去做。或者这会灵感太多了,还没时间立刻做,没关系,先用笔记下来,不过可别忘了做。
心流不是天才的独特体验,任何人都会有这么一刻,感觉到自己有了一个好主意,这一刻的感觉可以是心流的开端,唯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主意,立刻去做。驱动自己看着这个主意实现,这种实现的过程可以带给我们心流的体验。即使有时候我们反而验证了这个想法的幼稚,但是继续深挖呢,也许就能从幼稚的理解里上岸了,扩大自己的认知圈。
即使没有天才的头脑,每个人仍然可以像天才一样去尝试。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传奇的一生,但每个人都能过上熨帖内心的一生,用无尽的灵感过个足够有意思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