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忌讳谈论死亡,但我今天想谈谈!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生命无常”这四个字格外认真地对待起来,起因并非源于某某公众人物的意外离世,而是源自我周遭经历的一切寻常或不寻常。
所谓寻常,是母亲电话中述说的那些有关邻里百姓的离开,生老病死本就是生活常态,那些记忆中的面孔原本就模糊,这下更是只剩一个脑海里的大致轮廓,最后全部都幻化成了母亲嘴里的一声叹息,那个远在家乡一个个离去的亡灵,让我对死亡突然产生了敬畏之情。
所谓的不寻常,是母亲意外的食物中毒事件,误打误撞的在肿瘤重症科室住了一礼拜之久,见识了生命黯淡前最后的苦苦挣扎,是痛苦也是忧愁,无论之于病人抑或是病人家属;也是我那不争气的肉躯,虽然经常锻炼、也注意养生,但它依然时常以病态示人。
独慕溪前一秒似乎还在感慨青春飞逝,韶华不再,下一秒却又惊恐于“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想起前一年突患上的花粉过敏症,起先只是眼皮水肿,敷了冰袋也迟迟未消,虽不疼痛也不瘙痒,还是决定去医院看一看。眼科大夫在电脑上狠狠敲下“结膜炎”几个大字,开了几支涂抹的药膏,一礼拜之后,仍未见效,甚至还有了严重的趋势,再去医院复查,眼科大夫也拧起了眉头,试探性地建议道,“要不你去泌尿科看看,肾有问题也会造成眼部水肿。”
就这样辗转挂了泌尿科的号,一番检查之后各项指标完全正常,泌尿科大夫的最终定论是,“你应该去看中医科。”那瞬间的感觉又羞又恼,这种看病法,没病的人都会被气出病。但胆小啊,在一种不知名的病症困扰之下,谁能不胆小呢?
挂了中医专家诊,门前的长椅上排满了人,待到排到我的时候,周末的四分之一都过去了。比想象中要年轻许多的女性医师,象征性的号了号脉,“肺脉虚。”开了一堆调养的中药,把我打发回家静养去了。
又过一礼拜,脸颊和下颚也开始水肿,这时室友姐姐的一句话醍醐灌顶,她说,“你应该是过敏了吧!”
果真,去了专门的皮肤病医院,大夫随便瞄了一眼就下了定论,“过敏。”长时间的各科室辗转,让我对任何一名医生的定论都抱有怀疑的态度,但还是决定用她开的药试一试。
半个月之后,第一次过敏症痊愈了。
一次小小的过敏症之后,家里留下了什么呢?留下了两家三甲医院四个科室医生开的药,治疗的病症包括结膜炎,肾虚,肺火消炎……看病总花费3000余元,其中把过敏症治好的药物价值300元左右。
这件事情之后,我才恍然的发现“生病真的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它不只在用病痛折磨着你的身体,它更是在用一种未知折磨着你的精神,让你变得恐惧、疑神疑鬼、精神萎靡。
我从未像此刻这般的害怕病痛。
所以在真正的27岁到来之前,就那样匆匆忙忙地购买了份大病医疗险,我不觉得它真的可以在我病了的时候帮我把病医好,钱在真正的大病面前并不值钱,仅仅希望如果真有“世事无常”的那天它可以替我为我的父母留下点希望。之于死亡、之于意外,国人一贯的做法就是回避。那种感觉我懂,就像中学的时候我看见奶奶为自己百年之后在做装老衣服时的心情一样,当年的我还在对他们大吵大嚷,那个如同故宫琉璃瓦一般颜色的衣服刺痛了我的眼,也让我对死亡产生了深深地恐惧之情,以至于此后的很多年我都不敢靠近那个装了那些衣服的皮箱柜。
时光轮转,年岁渐长后,离别猛如虎般的袭来,那些说不定某天就会突传至耳里的意外故事,那个一次次亲眼目睹的离别修罗场,愈加地让我感慨生命之可贵。
如同菜包子一般,病症总是欺上头来,近来又开始连日的头晕目眩,无缘由的。我已经熟悉了医院里从挂号到问诊的一切流程,也可以心平气和的去看待那些医生口中所谓“怀疑”的言外之意,没有人愿意为另外的一个生命负责,所以医生在不明确病情的时候也鲜少定论,她只会在揣摩你的心思之后让你再去另一个科室做更为全面的仪器检查。
医院去多了你就会发现,一脚踏进去之后就跟踏进了迷宫一样,出口只有一个,但中途你却需要在无数个死胡同面前横冲直撞。
北方的十一月,适时的变冷了,但天空却飘着雨。CT室的门外,排了数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多数甚至坐在轮椅上,年轻人寥寥。
我坐在成排的蓝色塑料椅上等待,尽量闭起眼睛以缓解头晕症状,突然想起数月前的一次对话。彼时我因吃螃蟹爪而弄坏了磨牙,跑去牙所镶牙,医生问我是否要镶全瓷牙,我问他区别,他说,“全瓷牙做CT的时候无需摘下来。”这是他的原话。我当时就在想,我还这么年轻,一时半会哪里会有做CT检查的需要。躺在CT机上面的一瞬我又想起了当时和牙医的这段对话来,短短数月而已,着实是挺打脸的,又在下一秒感到庆幸,庆幸当初选择了全瓷牙。
《杀破狼2·贪狼》中有这样一幕,古天乐在成排的冷冻柜中找到了他已经死去的女儿,《河神》里也有这样一幕,也是在成排的冷冻柜面前,河神发现了破案的蛛丝马迹。我不知道那个冷冻柜的学名,但我知道那是人在化成灰烬之前最后的一处栖息地。当我身体随着移动的长凳送入到CT机内扫描的一瞬间,脑海里偏偏想起了这两个电影中的片段来,说我想象力丰富也好,其余云云也罢,那一瞬间就是赴死前的清明与冷静。
很多年前,我和老妈在对话的时候聊过关于死亡的话题,我告诉她,如果我年轻时死于意外,我愿意把我全部可用的器官捐献;如果我年老时死于疾病,我愿意将遗体奉献给研究所。我妈的回答可想而知,“呸呸,说的都是什么不吉利的话。”末了免不了对我的一番批评教育,在她眼里,谈论“死亡”是莫大的忌讳。
但我不忌讳,我敬畏它,我只并不愿亲近它罢了。
请你相信,当我如此坦荡的与你讨论死亡的时候,绝不抱着一丝一毫的悲观情绪,我依然热爱生活,甚至更爱,只不过在面对小概率的未知面前,我觉得有必要提前准备以防措手不及。我绝不想当我真的命不久矣时再去探讨活着的意义,那样将毫无意义。
我也算是从鬼门关走过一次又一次的人,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我真的得过什么大病然后痊愈了,而是说我亲历过一次又一次等待现代医疗仪器进行审判的难熬时刻,那个报告单可能是我的母亲的,也可能是我的,但焦灼等待时的沉默与胡思乱想都是我自己的。
每一次被医生宣告没什么事时,我都如同一个突被赦免的死刑犯一般,欣喜中又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感慨,就像岸上频临死亡的鱼又突然被放回了水里。每一次这样的经历之后,我都会更加的热爱生活,马不停蹄的去做更多的事情,去完成更多还没有完成的梦想,就像噩梦惊醒后的大口喘息,就像沙漠旅人找到绿洲后贪婪的饮水。
如果可以,我不想死后才能被人铭记,我只愿生时大口呼吸,坦荡且不怀有丝毫悔意,就那样,轰轰烈烈的活了一场,再安安静静的离去。
此生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