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年代出生的人,那个时候刚刚分田到户,父母务农,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富裕。我也传承了他们节俭的生活方式~不乱花钱。记得小时候母亲会给钱(差不多略有剩余)让我去村口的小卖部买日程常生活用品,允许剩余的钱我可以自由支配。我虽然很想买零食吃,但忍住了口腹之欲,并把剩下的钱一分不少交回了母亲,得到母亲夸赞我懂事,后来每次赶集都乐此不彼,我也觉得自己很有自控力。到了初中在为数不多的生活费里每周仍可以节省出几元来,有时为了节约那几块钱,宁可到了放假的那一天不吃早饭饿着肚子,捱到中午放学了回家去吃。后来上班也很节约,买衣服都买便宜的,偶尔也会犒劳自己一顿好吃的(一周打一次牙祭)。我的勤俭节约,给自己攒下了一份还算比较丰厚的嫁妆,结婚没怎么让父母在金钱上操心。结婚后顾及家庭孩子多一点,对金钱的匮乏常常让我觉得没有安全感,后来经济条件好一些了,却依然不舍得给自己买很贵的物什。有时逛街明明看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却因为价格望而却步,等到有钱了下定决心去买已经没有了。
后来受姑姐影响-她无论买什么东西都是买贵的好的。之前觉得她是经济条件好,后来跟着她买了几次贵物之后,收获了良好的购物体验,我也开始慢慢刷新了自己只看重价格不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观。
但当我一个人做决定购买贵的物品的时候,常常会担心自己的决定不够正确,买了之后如果家里有人评论说不好,我就会想着去退货,经常这里有卡点。
比如说我没有吃过榴莲,听好多人说不好吃,但一直没有舍得亲自验证。一个榴莲两三百块,不懂选购又怕买了不好吃,钱花得不值。我把自己在金钱上过于节省的模式也传承给了我的大儿子,他买什么东西也会先考虑价格,他经常会跟我说,老妈我觉得我们家里好穷啊,姑妈家就很富裕。我忽然明白了那句话,大自然是很有耐心的,你所有不愿意疗愈的,都会传给你的孩子。如果你不愿意孩子受你同样的苦,最好疗愈自己、让自己成长。
应童老师说,人通往内心的只有两条路,一种是疗愈~分析形成的原因,弄清楚源头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一种是创造~丢掉头脑中对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活另外一个富足的自己,我是二者皆有之。是的,从此刻开始我要改变自己之前的认知~节约就是美德,买贵东西就是浪费。丢掉我的不值得和不配得感,我值得被爱,我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我要让旧模式在我这里终结,把富足传承给我的下一代!我决定这个周六去超市买一个榴莲回来和家人分享!
好父母训练营Day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