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关系中“模糊状态”的能力,是维持长久关系的关键
关系中的“模糊状态”,指的是同时存在,又相互矛盾的多种感受。例如:又爱又恨,又想亲近又想远离,等等。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很讨厌这种状态,我们想要清晰而坚定地知道自己对某人的态度,想要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要么就喜欢,要么就讨厌。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同时存在相互矛盾的感受,是一种比较健康的状态,无法忍受模糊的状态,反而是一个问题。
1912年,弗洛伊德发现,在咨询中,正向移情总是与负向移情总是一起出现,也就是说,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总是充满着复杂而矛盾的元素。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我们深爱的人,往往也是让我们失望的,令我们痛苦的对象;
我们最想要的人,常常让我们有被抛弃的感觉;
我们希望得到理解的人,看起来总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我们;
我们想要讨好的人,有时也是我们心里怨恨的对象;
忍受自己、他人身上的这些复杂的感受,接受生活中总是有好的也有坏的部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非黑即白”的思维,则容易引起各种情绪和人际关系困扰。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人物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指出,即使在最亲密、看起来最无私的关系中,忍受模糊性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例如:
我们遇到困难时,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在感激对方的同时,经常也会嫉妒帮助者所拥有的能力,痛恨自己的无助感。
克莱因说,我们会想要狠狠地咬喂养我们的乳头,因为面对着充实饱满的乳房,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空虚无能,产生嫉妒感。
在心理咨询中,克莱因的理论,经常在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中出现。
来自纽约的心理咨询师Roberta Satow在书籍中分享了一段与来访者(化名伊丽莎白)的对话内容(内容已经脱敏处理,并获得来访者授权):
伊丽莎白:“你能够帮助到我,我痛恨这种感觉”
咨询师:“这件事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到痛恨呢?”
伊丽莎白:“你有一些我需要的东西,我不想承认我需要这些东西,我也不想看到你有能力给予我这些东西......”
咨询师:“你需要的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伊丽莎白:“你有理解我的能力,你帮助我理解自己的感受,帮助我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咨询师:在这个过程里,我的帮助是怎么引起你的困扰的呢?
“当我意识到,你身上有我需要而没有的东西,而我必须要从你那里才能得到,这让我感觉很生气,我也不想承认这种情况!”伊丽莎白说着又笑了起来:“不过,我感觉你确实把我照顾得很好呢。”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在帮助来访者面对和处理复杂又相互矛盾的感觉。
有时我们尽力否认、回避、压抑,想要消灭某些不想要的感觉,例如:“ta帮了我,我不能对ta有不好的想法......否则,我就是个可怕的混蛋”,或是,想要有自己明明没有的感觉:“ta是我的孩子,我应该要爱ta......否则,我就是不是一个好妈妈,而是一个冷血的怪物!”
想要摆脱矛盾心情的努力总是徒劳的,拒绝承认客观现实会让我们陷入无限的焦虑和不安之中,接受自己心中会有不好的想法,不代表就必须要将这些想法付诸行动。
维持长久关系的关键,以及所谓“经营关系”的重要部分在于:
学会接受和忍耐自己和他人身上这些相互矛盾的感受,在行动前,客观地衡量、沟通每种想法的可行性及后果,做出对自己、对他人都更恰当、更负责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