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已经入伏,不下雨的日子,天气自然分外炎热。于是,在公司里,午饭后,绝没有去外面游走的兴致。多数时候,只枯坐在案前,捡一册书消遣;及困了,便在靠椅上仰面打盹。只这样的作法,一旦形成习惯,在他,似乎总容易犯困。也许因着这个原因,在现在(也值午分),他更愿意涂抹些文字。
二
他记起早上,在卧室里,他从杂乱的梦境里醒来。其时是六点多,他惊讶于楼外毫无蝉的叫声。及比至七点多,他一骨碌从床上起来,并且入了盥洗间洗漱,他忽而就听闻了热闹的蝉声。
“大约,蝉在夜里也是睡觉的!”他兀自带有神经质似的想;他为自己莫名而情不自禁的想法感到奇怪。
似乎,蝉的睡觉与否同他毫不相干。但他终于好奇,于是特地在百度上搜寻。搜寻的结果呢,结果是大多也却说蝉在夜间是睡觉的。他想起旧时,看法布尔《昆虫记》里有关蝉的一篇,实在没有提及蝉的睡眠。大约,在法布尔看来,蝉之睡眠是次而又次的事了。
三
写罢蝉(动物,确切地说是昆虫),似乎也应该写写人。是近日读陈巨来先生的《安持人物琐记》。老实说,陈的这些琐记,不论书中的人物故事是否属实,单是硬伤也很多。比如,书中说,林徽音在徐志摩飞机失事后不几年也病逝;袁家玺是袁寒云(克文)的次子,等等……——皆大谬。但此书所写人物大率都是当时名流,且往往陈自己亲历,加之文笔隽永(虽时有刻薄语,且多扬己抑人),也竟很可观。其中《记梁众异》,提到梁(鸿志)的两句诗,是“儒家烦恼缘多事,不信空门事更多”。据陈说,梁的这两句诗是套用了杨诚斋(万里)的语意。于是也特意搜寻了百度,也果然。杨诗云: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诗题作《送德轮行者》。
他说这些,并不是为着要考证什么。而是,因为梁的这两句诗,使他想起一件事来。是二十多年前,他同丽子去浙江新昌的亲戚家。亲戚里的一位他敬仰的老者,是丽子的堂祖父,因排行第四,他唤他四爷。那时,由四爷导引,他和丽子很游览了其地有名的大佛寺。及中午,更在大佛寺里的一处尼姑庵里用素斋。而其时,四爷已过古稀之年,但身板硬朗,据他说,之前大佛寺的修建就是由他主持,所以他对寺里的一草一木都倾注感情。而那时,尼姑庵里两位师太——一位是年逾八十的老师太,另一位是年轻的小师太——她俩正在闹矛盾,且似乎结怨很深。于是那日,四爷在中午用素斋时,周旋于二者之间,几乎费了两个小时。而二人结怨的原因,大致是:老尼姑手握的权力不肯放手,而小尼姑却早有觊觎。
像这样庵里的事,岂不正应了梁的诗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129871/0e4e6a97aff50ff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