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最前面的话:最近有人向我要微视产品分析的原稿,抱歉,这个真不能给。首先,我是半吊子,准备转行互联网产品,自己花了两个月时间一点点写的产品分析报告,真没办法一下子把自己的孩子给出去。其次,我真是个半吊子,也就在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和市场实习过近一年,怕我的分析坑了大家。最后有人问我这些图怎么做的,我声明一下,很多图表来自第三方数据平台,只有用户模型和用户画像我自己做的,现在看来真的丑。
以下为本次关于微视的产品分析报告,希望有前辈给予指点,转行不易,望有人指点迷津,万分感谢!
一、产品介绍
1.产品背景
目前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的互联网热点,短视频行业集中爆发,APP上踊跃的新平台多如牛毛,但是真正占据着流量顶点的,无非几个耳熟能详的产品。在经历了抖音连续霸榜APP下载排行后,腾讯不得不快速唤醒曾经被砍掉的腾讯微视。
随着移动化、碎片化的趋势加强,短视频凭借其视频时间短、内容有趣、良好的用户激励等优势持续吸引大量的用户。用户根据QuestMobile提供的数据,截止2018年Q1结束,短视频行业的用户规模达到了4.6亿。并且根据2018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二级细分热门行业总使用时长占比来看,短视频的使用时长增长至7.4%,而在线视频的使用时长占比下降至8.8%。这说明了用户对于短视频的偏好加强,用户习惯正在被慢慢改变。
(数据来源:QuestMobile)2.产品简介
2013年09月28日,微视8秒短视频软件IOS版1.0正式上线,可以说是最早的短视频APP,用户通过拍摄、创作视频后可以可通过QQ、微信和QQ邮箱登陆,也支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以及腾讯微博。
在经历了2017年4月10日的关停后,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崛起,腾讯再次重启了微视短视频项目,目前最新更新版本为4.2.5.88版本,更新日期2018年5月18日。
微视APP界面根据艾瑞数据显示,截止今年四月,微视的月度独立设备达到337万,环比增长86.4%,DUA达到了50万。同样在四月,微视宣布进行2018年首次重大更新,最新安卓4.0版本推出视频跟拍、歌词字幕、一键美颜三大功能,并打通QQ音乐正版音乐曲库。豪掷30亿进行补贴,重新进军短视频。
3.产品定位
微视在重启后的slogan是“发现更多有趣”,从口号可以看出,这本身就是一款防御型产品,为的就是截胡日益壮大的抖音。作为一款为了防御其他产品而重启的短视频项目。微视的目标用户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网红型用户(网红内容生产者):
此类用户数量较少,主要的共同点在于表达欲望强烈,并且对于视频剪辑、配乐、镜头切换等都有着相当不错的水准。并且此类用户多位明星、高颜值、表达欲强的用户,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户运营自己的粉丝上,通过视频来促进与粉丝的交流、学习,进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暴富”型用户(视频内容生产的中坚):
此类用户是原创内容的主力军,创造出大量原生内容,热度不高,少部分视频偶然爆火。此类用户不会花太多时间去运营自己的粉丝,大量生产原创内容,对视频的剪辑、配乐水准不高,创作视频的动力来自于获得关注、点赞后的满足感。他们既是内容的生产者,又是内容的消费者。
跟风型用户(热点视频的模仿者):
此类用户是次生内容创作者,与内容消费者有着很强的重合度。他们有着成为明星创作者的想法,但是没有对于视频剪辑、内容创作的创意,模仿主流热门的短视频同时加入一些自己的元素进行创作。所以他们追随平台上的Star,向他们学习,进而实现自我的表达。
浏览型用户(内容消费者):
平台上绝大部分用户是属于浏览型用户,他们的自我表达欲望不强,不喜欢在公众下抛头露面。这类用户是为了在自己的碎片时间里不那么无聊,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形式来帮助自己度过碎片时间。
用户行为建模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用户模型可以看出,处于深绿色区域的用户,也就网红型用户,在登陆次数高、发布视频的次数均处于高值,是产品最核心的一批用户。
浅绿色区域的用户是目前大量原创内容的生产者,数量较大,登陆次数高,视频质量不错,但是还需要提高,促进用户走向深绿色区域,防止用户渐渐转化成浏览型的用户甚至直接流失。
目前产品用户最多的,就是浏览型用户。他们内容创作的积极性不高,活跃程度参差不齐,登陆次数低、极少发布视频的用户渐渐向流失滚动。需要提高用户创作的意愿、提升内容等运营措施留住客户,降低滚动率。
4.产品现状
在APP Store摄影与录像免费排行中目前排名第9,超越了最近热门的火山小视频。在数据上,从2017年9月开始,微视排名一直靠后,有起伏但是变化不大,截止2018年1月前总共经历了三次较大的版本迭代,每次版本迭代后都会有一段小起伏,但是始终排名靠后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经历2018年2月的短时间五次快速迭代后,在2月5号一度冲击到摄影与录像免费排行版的第5位。随后迅速下跌一直到腾讯开始巨额补贴后,微视再次回到前十的行列。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从2017年06月05日~2018年6月05日在IOS平台下载量预估总计:463.5万。从数据可以看出,在2018年2月以前几乎没有下载量,直到2月15左右经历了连续五个版本的快速迭代后,短期内下载量激增,但是又快速回落。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对比同时期的抖音可以发现,在同期的抖音,每天的下载量差不多在微视的4倍到6倍之间。并且在宣布巨资补贴优质视频创作后,四月中旬的微视反而迎来了近一个月的下载荒,下载量再次跌入谷底。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结合百度搜索指数趋势可以看出,在2018年的二月,微视短视频重启户迎来了第一个热点期,下载量及APP热度均处于半年来的最高值。但是随后下载量和热度快速下降,用户对这款重启的产品并不买单。而后经历了四月的“30亿”补贴后搜素热度开始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下载量冲高后迅速回落。我认为用户更热衷于“头腾大战”而不是“抖音VS微视”的战争。
二、产品分析
1.产品生命周期
如同高中生物介绍的几个不同生命周期一样,典型的产品可以分成以下四个生命周期,即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产品生命周期根据上面的产品生命周期可以看出:
引入期:这一时期的用户量较低,产品不够完善,需求增长较快,技术、版本迭代较快,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对于用户行为特征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行业特点不明朗。
成长期:这一时期用户增长迅速,需求快速增长,技术趋于成熟,产品版本趋于稳定,此时市场基本已经形成,行业竞争最为激烈,行业特点、用户行为特征已明朗。
成熟期:这一时间用户及需求增速放缓,技术上已成熟,市场占有占有情况已鲜明,行业竞争、行业特点、用户行为已基本清楚并且稳定。
衰退期:这一时间用户增加的速度小于用户流失的速度,用户量下降。用户需求下降,产品种类和竞争程度减少。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微视上线时间非常早,但是在2017年被腾讯抛弃,重启微视项目是在2018年的2月,我们可以将涅槃重生的微视看成一个新产品,完全从引入期开始经历一个APP的生命周期。
微视进入2018年的第一次快速迭代集中在2月的5号、9号、13号三天,下载量迅速拉升,对比同时期的抖音、快手的下载量过于稀少,同时在月底下载量迅速下降至产品刚开始迭代的时候,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月。可以说微视在一个月的时间体验了一个产品应该拥有的所有周期。
进入2018年4月以后,微视的下载量再次有所提升,并且在短期内波动较为明显,从4月1日到5月31日,下载量预计总计3244900台,平均每天新增独立设备54081台。从目前的下载情况来看,微视APP正在渐渐受到用户的关注。
(数据来源:艾瑞指数)(数据来源:艾瑞指数) (数据来源:艾瑞指数)
从数据可以看出,微视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截至2018年4月,微视的月度独立设备达到了337万台。根据产品从引入期到成长期的拐点计算方式来看,当获取用户总量的15%~25%的时候,产品进入成长期。以防御目标“抖音”作为标的,微视已经进入产品最为关键的拐点期。是成长还是凋亡?
微视APP用户界面对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在运营上要有所侧重:引入期:口碑(达到甚至超出用户预期);成长期:快速增长的模式、速度;成熟期:提升用户活跃度、提升产品商业价值;衰退期:防止流失、流失召回。
前面通过将微视与抖音进行对标已经确认了产品的引入期,通过APP几个主要关键按钮截图可以发现,微视正在引入明星、热点综艺、用户激励计划来实现大量新用户的引流工作。
从上面的数据对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重启的微视缩短了引入期的周期,将引入期与成长期相互结合。通过微视红人计划创造超预期的原创内容,结合综艺热点、明星流量吸引用户以达到用户增长。
2.产品现阶段核心问题
目前获取的最新数据显示,微视的日均播放量刚破千万,好消息是DAU同比增长194%,坏消息是DAU数量为50W台。通过最近两个月的用户反馈和个人体验说说现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在近三个月的评论数据中可以发现,在重启后虽然仍有一部分的差评出现,但是随着版本的迭代,好评的比重开始上升,说明用户对于产品的优化比较认可。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另一方面,从整体评论情况来看,用户对于产品的评价比较极端,但是总体上用户对于产品的认可程度比较高。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从用户的五星评论可以看出,许多用户对于微视的产品比较认可。同时微视还通过了一些列的流量明星运营吸引了一票粉丝。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通过引入李易峰、许魏洲、张杰等明星大咖以及《创造101》等流量热点,成功吸引了一批粉丝转化成产品用户。总结一下目前产品最吸引用户的关键点:
¬丰富的曲库、滤镜、剪辑功能能让用户拍出超预期的作品;
跟拍功能,快速提供视频创作功能;
®热点明星,满足追星粉丝的内容需求;
¯用户激励计划,产品鼓励用户生产优质、高端视频内容;
从用户非五星的评价来看,目前微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总结起来可以分成以下几点:
¬老用户视频丢失,大量回归的用户发现视频丢失;
视频内容缺乏创意,抄袭严重;
®产品优化不足,美颜效果不好,瘦脸效果一般;
¯优质内容过少,推荐的视频不喜欢;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除了上面的问题,微视后续很有可能接入微信,通过微信加强微视的社交属性,同时通过微信引入流量进入微视。
个人使用微视短视频的情况来看,微视短视频从抖音身上借鉴了的功能比较多。首先是进入界面后的自动推荐,视频会进入自动播放,比较人性化的是在非WI-FI情况下会提醒用户是否使用WI-FI观看视频。对应的,进入后的自动播放容易在一些公共场合打扰到别人。产品的主要功能—“拍摄”,键位功能标识不明确,第一时间没发现拍摄功能。
微视:推荐首页、歌单详情一个用户的创作过程应该是这样的:选择音乐—拍摄视频—剪辑视频—发布。在音乐这一点上,QQ音乐的海量授权音乐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选择音乐后可以看到对应的视频热度排行榜。
3.改进建议和核心突破口
综合以上对于微视短视频APP的分析,结合目前网络上的评测,提出以下几点个人建议或者是对于产品之后迭代方向的一个设想:
增加滤镜、美颜功能:短视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关注的一点是滤镜和美颜功能,通过产品自身相对完善的功能来帮助用户快速创作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内容创作的质量和数量。
完善推荐机制:尽量减少模仿目标产品的热门视频的推荐,目前一直被诟病的问题就是太像抖音、快手。减少相似的视频的推荐,有时每刷5 个视频就会出现一个类似的视频,包括变妆、生活小技巧等,频次太高,容易使用户失去新鲜感,建议完善推荐机制, 增加视频推荐种类的多样性。建议推荐机制可以筛选一下,减少这类视频的推送几率,优化优质内容的流量分发。
优化用户体验:拍摄按钮颜色显眼但是功能标识不明确,对于第一次接触短视频的用户来说不一定会找得到拍摄键。
另外,产品本身还存在不少细节问题,产品可以根据后台的数据做针对性的优化,例如:关注按钮位置,后台可查看多少用户点击关注后又取消,是否频繁出现这样的情况,结合数据进行优化;左滑按钮进入创作者资料的功能与点击创作者头像进入资料的功能重合,如果存在客户频繁左滑并快速退出的情况,可以结合数据进行优化,考虑更换部分内容代替左滑的创作者资料界面。
完善引入机制:微视目前处于引入期,急需要稳定且完善的用户导入机制,除了要靠优质的内容外,要通过数据来分析有效的引入渠道:目前微视通过明星进驻来吸引粉丝流量,后台数据可以看出这部分粉丝对于视频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频率、时长、创作频次等问题,来确认导流的效果和质量,从而确定高效的引入机制。
用户激励体系:目前网上流传出的关于微视短视频给出的30亿红人补贴,是一种过于简单粗暴的用户激励体系。以目前微视给出的补贴办法,可以吸引到原本数量就稀少的OGC用户,很难吸引PGC用户,造成优质内容较少,直接影响到UGC用户及纯内容消费者的加入。
对于PGC及UGC用户来说,粉丝多的用户不仅会有优越感, 同时也会产生归属感,培养了用户的忠诚度,用户忠诚度也是决定一款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粉丝少的用户会更加努力的创作更多精彩的视频来提升自己的粉丝数量,同时也方便寻找抖音上的大咖来学习,一旦粉丝数量有所有上涨,用户对于产品更加爱不释手。
4. 产品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从微视短视频的口号“发现更有趣”, 我们可以知道微视短视频内容主要以用户UGC为主,在产品介绍中我们把用户分为了三种,网红型用户,网红,明星,各行业KOL,各媒体账号,以及粉丝众多的营销号。暴富型用户,这类用户喜欢随手拍摄短视频,偶然性地作品大火,粉丝数量不多,创作质量一般,欲望较强;追随型用户,这类用户欣赏网红型用户的作品,渴望自己能够拍 摄出同样炫酷的视频。浏览型用户,这类用户可以为平台带来大部分的VV 和DAU,并且也是前三种类型用户的广大群众基础。
自制:微视内容组织形式 (微视短视频首页)微视短视频主要的内容区域: 首页的推荐,系统自动推荐内容,根据浏览用户爱好;首页的关注,关注用户的更新都会体现在首页关注;频道—基于热点综艺、好友、明星、游戏、搞笑以及最新视频为标签的内容模块,模块下方通过选项卡的展示形式展示热点内容。
“发现”有搜索功能,可以搜索用户、音乐、挑战、还有Banner页展示热门活动,banner页下方是以轮显形式呈现热门话题,根据话题的火热程度会自动到顶上去,每个话题中的热门视频会议简短的GIF形式展示。
“消息”有粉丝,收到的赞,私信、好友和一些官方活动推送的话题详情,通过点击话题banner参加活动。
5. 内容组织与挑选逻辑及执行上的体现
从内容层级结构来看,微视的一级内容体现包括:首页(浏览视频),发现(查看挑战,搜用户,找话题、查视频),制作(拍摄视频,位置在底部一级导航栏正中间,级别最高,但是按键外观设置不够好,容易让人不知道按键功能),消息(收到的消息及经纪人小微的回复),我(我的作品集、赞过的视频、草稿以及个人资料)。
产品逻辑微视的的内容层级结构划分比较合理,把核心功能都放在了醒目的位置,操作路短,避免了因为过多的操作而导致跳出率、转化率不达预期。不太重要、使用频次不高的功能则放在了路径相对较 深的位置。
同时在功能设置上有重复:首页的搜索功能和发现页的搜索功能。这其实是一种内容展现机制问题,通过引导用户进入话题挑战中,提升用户浏览和创造话题内容。
在挑选逻辑(评判标准)上面,大致包括标题,评论,转发,喜欢,搜索排名这几个方面,根据热门推荐的视频可以看出,有些视频内容点赞数不高但是评论和转发的数量较其他视频高出许多。微视在内容推荐方面做的比较细致,一般内容型产品基本都是符合产品调性、视频质量作为评判标准。
(微视APP界面)从上面产品截图可以看到前两个为精选后两个为普通,如果按照一般的评判标准是点赞数量的数量高低,但会发现后面两个短视频的评论、转发的比例高于前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挑选逻辑上,微视不仅仅是垂直内容的产品,主要以音乐为主,后面两个和产品的定位不相符。
三、从产品数据到用户画像
1.数据分析目的
从今年二月份开始,微视短视频重启,重启后一直呈现出一种小幅向上的姿态。根据微视目前最新的slogan来看,微视短视频在用户、产品方面的目标就是目前已经占据前两名的“快抖”。而微视目前即将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快速成长期阶段,根据不同生命周期运营侧重点,就现阶段的产品而言,其主要运营侧重点主要是增长模式、速度。因此在制定符合现阶段的数据评 估分析时,也应该围绕“获取新用户”和“提高用户活跃度”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指标监测和分析。
2.产品数据来源
目前获取产品数据方式主要是通过第三方数据平台,在参考了大量产品经理分析竞品的分析报告后,整理一下几个主要的第三方数据平台,并对各平台的优缺点以及设计的数据范围做出了总结,方面自己后续撰写其他产品报告或者做运营分析报告时能够快速获取有效可靠的数据源。
3.常用的用户特征变量有:
人口学变量:如年龄、性别、婚姻、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通过人口学变量进行分类,了解每类 人口的需求有何差异。
用户目标:如用户为什么使用这个产品?为什么选择线上下载?了解不同使用目的的用户的各自特征, 从而查看各类目标用户的需求。
用户使用场景:用户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产品?了解用户在各类场景下的偏好/行为差 异。
用户行为数据:如使用频率,使用时长,客单价等。划分用户活跃等级,用户价值等级等。
态度倾向量表:如消费偏好,价值观等,看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的群体在消费取向或行为上的 差异。
4.分析过程:
目前无法获取到微视短视频用户数据的内部资料,于是我们通过多个第三方数据平台对客户的分布情况做出分析,虽然会存在误差,但是基本可以代表产品的用户画像。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目之所以使用艾瑞数据的原因是艾瑞数据在目前掌握和使用的数据平台中,更能体现用户对于产品的使用情况。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腾讯微视短视频目前的主要用户集中在35岁以下的年轻用户。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从使用人群分布来看,腾讯微视主要以女性用户为主,占比达到了60.48%远高于男性用户39.52%的占比。也就是说,目前微视的用户以年轻的女性用户为主。
(数据来源:微指数)从腾讯微视用户关注的话题和用户星座来看,目前用户主要感兴趣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美食和旅游,用户星座以摩羯、射手、天秤座为主。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根据以上数据我们知道腾讯微视的主要用户以年轻的女性用户为主,关注的热门话题以美食和旅游为主。用户主要分布在在沿海地区及内陆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
从腾讯微视重启开始,便以“发现更有趣”的防御型产品定位去抢夺竞品的用户。从6月8日微视在朋友圈的广告“AI黑科技,一件大长腿”的视频演示和更新功能来看,腾讯也根据目前的主要用户做出了选择逻辑:更好的吸引、服务于年轻女性用户。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从下载渠道来看,应用宝平台下载量占24.78%,VIVO平台下载量占18.48%,OPPO平台下载量占15.14%,华为平台下载量占15.24%。同时腾讯目前代言的明星很多也为OPPO、VIVO代言,这也就意味着在做渠道推广时候选择有相同明星代言的产品时能够快速获取精准粉丝。
(数据来源:QuestMobile)今年腾讯微视高调回归,经过产品功能迭代、资源整合,并且在春节期间推广微视红包,带来一波大的增量。同时背靠微信的资源和流量,微视可能会成为短视频行业的竞争威胁者。
(数据来源:艾瑞指数) (数据来源:艾瑞指数) (数据来源:易观)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腾讯微视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长为21.72分钟,在中午的一点前后以及下午的6点到晚上10点是用户最为活跃的时段。这也代表了目前腾讯微视牢牢占据了用户碎片时间中的21.71分钟。
在研究腾讯微视时发现数据、报告数量确实较少,于是调整了一下思路,从整个短视频行业的数据来为微视的产品分析提供一些思路。
(数据来源:易观)同时可以从一些行业数据报告来得到一个更加全面和具体的分析,从《中国短视频行业年度盘点分析2018》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整体短视频行业的用户使用时长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从2017年1月的单日时长53分钟左右上涨到2018年2月的65分钟左右,其中短视频聚合平台用户整体单日启动次数上涨较为明显,从3.32次上涨到5.66次。
(数据来源:易观)短视频平台用户日常消费普遍,对教育学习场景消费较高,汽车拥有比例较高,对财经和商业经 营类信息有明显的偏好。
(数据来源:易观)从整体数据来看,短视频安卓用户多使用三星,华为设备,这个数据没有统计到IOS 系统的信息,在三大运营商中,用户选择中国移动数量居多。
短视频平台用户日常消费普遍,对教育学习场景消费较高,汽车拥有比例较高,对财经和商业经 营类信息有明显的偏好。
(数据来源:易观)整体短视频产品用户的消费能力中等偏上,中等消费人群占比31.6%,中高消费人群和中低消费人群分别占比26.2%和24.4%。中等消费人群偏好于网购、生活服务、出行等有一定的偏好;中高消费人群偏好于投资、理财;高消费者偏好于高端商旅。
用户画像通过各种第三方数据平台的用户数据、产品数据,我们直接或者间接地了解用户,根据他们行为特征、个人属性特征,将他们按照不同维度的选择逻辑区分成不同类型,然后从每种类型中抽取出典型特征,赋予人群画像,最终挖掘出不同人群对产品的偏好和潜在需求,以及对品牌的认知程度,从而指导产品运营和产品设计。
以下是个人结合最近APP的使用情况以及目前从各种第三方数据平台获取的数据总结的一些关于产品运营和推广的一些想法:
获取用户: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推广。曾经有过近半年的产品推广经验,产品、运营以及市场最关心的不是APP下载量,而是有效激活客户量。从产品曝光量到点击量再到下载量,最后激活转化成增长用户,每一个环节都有较大比例的用户流失。
所以在这个层次需要通过分析不同推广渠道(CPM、CPC等)的广告效果,最初相应的广告优化。差的推广渠道带来的大量一次性用户,在中长期上会对其他运营数据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比如刷量、刷评论等。好的推广渠道带来的往往都是精准的目标用户,所以对于获取用户的渠道选择非常重要。
web网站漏斗、参与深度漏斗提高活跃度:根据微博实时指数可以看出,目前微视的主要热门话题集中在美食和旅游两个话题,话题过于单一和集中。建议可以在算法上加入个性化推荐,通过统计用户在不同类型短视频的用户行为(停留时长、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作者等)判断出用户的口味偏好,在向用户做出视频推荐时可大相应类型视频的权重。增加“浏览型”用户的激励机制,比如设立转发奖励、视频创作奖励等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让客户不断向“深度参与”沉淀。
优化产品使用体验: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能否让新用户最初使用的几十秒钟内抓住用户。如果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经常crash、卡顿,那么用户选择留下的可能性便不太高。建议可以在APP中加入一些负反馈按钮、选项,辅助产品收集用户在使用产品中出现的不好的体验。
用户留存率:每一个产品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存率,留存率不仅可以直接反馈出推广渠道的好坏,还可以间接反应出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曾经在做市场推广时面临过这个问题,通过某一个渠道推广获取了大量的用户,但是7日留存率极低,随后在推广效果里加入了日留存率、周留存率、月留存率、周活跃度、月活跃度等监控指标,多维度监控渠道推广效果。同时这些监控能够在用户大量流失前提供预警,为产品的防流失提供数据指导。
5.关键运营指标
产品参与度指标:
访客数:移动端访客数。
登陆访客数及占比:不同移动平台登陆的访客数占总访客的比例;
沉默用户数及占比:超过7 天未产生内容的账号数占总账号数的比例;
平均停留时长:总停留时长除以访客数;
客户7天留存比例:7天后留存的新增客户数占全部改渠道新增客户数的比例;
优质内容评分指标:
热度:转发次数+评论次数+喜欢次数
访客数和特征、获取渠道及渠道质量、访客参与深度、转化率和转化漏斗是否流畅。
访客数和特征:访问时间段、访问地域、设备、网络。
获取渠道及渠道质量指标:
基本思路:带来多少新访客、浏览深度如何、留存率和转化率。
Web 端:新访客占比(代表渠道拓展用户的能力)、跳出率、浏览页面数以及转化率。 移动端:新设备占比、次日留存以及转化率。 访客参与深度:跳出率、浏览页面数、转化率。
6.获取指标的方式:
产品内部指标:产品埋点,分析日志、分析工具获取(自定义时间、自定义转化漏斗)。
产品推广指标:通过各种推广方式的(CPT、CPA、CPS、CPC、CPM、CPE)的实时推广情况调整投放的条件的设置。筛选出不同投放渠道的优势,通过人群属性、兴趣爱好、来做到进一步将广告投放到目标用户。对于用户区隔明显的产品还可以针对年龄、性别、地域等条件做出投放限制。这时候可以通过研究用户画像和产品内部数据进行精准的投放推广,获取新用户多并且质量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