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有人发出“看破红尘”的感慨,是说把人间的事看透、看明白了,对尘世间已无所眷恋。其中,“红尘”指的是人间俗世。
在古代,“红尘”原是指繁华的都市。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在《西都赋》有诗云:“阗城溢郭,旁流百尘,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大意是说,热闹喧嚣的地方,人流扬起的尘土(红尘),从四方合拢,充满城池,平民宅子亦被笼罩,尘埃四起,与云联结。南北朝诗人徐陵的《洛阳道》有云:“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用以形容都市的繁华热闹。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描写的是驿站信使不送信,却千里飞骑为杨贵妃送荔枝。这里的“红尘”主要指驿道、闹市街衢的飞尘,也是用来表现都市的繁华。
到了近现代,“红尘”由“繁闹尘市”演变为作“人世间”解,并首先为佛家所使用。在佛经中多处出现指凡俗尘世的“红尘”一词。
《红楼梦》第一回在释题中说:“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意思就是说,那块石头无才补天,便被“大士”“真人”带到人世间来了。这充满神秘色彩的描写,正是来自佛家的神话故事。
看破红尘
我们常认为看破红尘就是什么都不想要了,不再眷恋世间,失去了感情,六根清净,所以一个人一旦看破红尘就会出家,而所有出家的人都是看破红尘的人。其实不然,看破红尘的真正意义是知道、明了、体悟世间的实相。佛教认为,看破红尘不是冷漠无情、六亲不认,而是在知性上体悟世间的本质:苦、无常、无我,在情感上不因执着而生起烦恼。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57274/93d56de1c4f2511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