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原本是闹市

作者: 尹口快乐心yao | 来源:发表于2021-05-19 23:23 被阅读0次

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有人发出“看破红尘”的感慨,是说把人间的事看透、看明白了,对尘世间已无所眷恋。其中,“红尘”指的是人间俗世。

在古代,“红尘”原是指繁华的都市。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在《西都赋》有诗云:“阗城溢郭,旁流百尘,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大意是说,热闹喧嚣的地方,人流扬起的尘土(红尘),从四方合拢,充满城池,平民宅子亦被笼罩,尘埃四起,与云联结。南北朝诗人徐陵的《洛阳道》有云:“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用以形容都市的繁华热闹。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描写的是驿站信使不送信,却千里飞骑为杨贵妃送荔枝。这里的“红尘”主要指驿道、闹市街衢的飞尘,也是用来表现都市的繁华。

到了近现代,“红尘”由“繁闹尘市”演变为作“人世间”解,并首先为佛家所使用。在佛经中多处出现指凡俗尘世的“红尘”一词。

《红楼梦》第一回在释题中说:“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意思就是说,那块石头无才补天,便被“大士”“真人”带到人世间来了。这充满神秘色彩的描写,正是来自佛家的神话故事。

看破红尘

我们常认为看破红尘就是什么都不想要了,不再眷恋世间,失去了感情,六根清净,所以一个人一旦看破红尘就会出家,而所有出家的人都是看破红尘的人。其实不然,看破红尘的真正意义是知道、明了、体悟世间的实相。佛教认为,看破红尘不是冷漠无情、六亲不认,而是在知性上体悟世间的本质:苦、无常、无我,在情感上不因执着而生起烦恼。

相关文章

  • “红尘”原本是闹市

    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有人发出“看破红尘”的感慨,是说把人间的事看透、看明白了,对尘世间已无所眷恋。其中,“红尘”指...

  • 医人拾闲 :

    生活有点油腻,人生难得清爽 。 厌倦闹市红尘,好想回归山乡 。

  • 【七绝】肠断番邦闹市边

    【七绝】肠断番邦闹市边 文/林海 滚滚红尘浪迹船, 茫茫人海叹云烟。 倚栏难续初心赋, 肠断番邦闹市边。 平水韵一先

  • 《七绝.溪边》仄起首句押韵 平水韵

    绿水峰头落叶轻, 红尘闹市已天晴。 沉迷陌路炊烟细, 笑看溪边鸟急鸣。

  • 《人生若漂萍,叶落难归根》

    早知闹市惹红尘,何若山川伴紫云。 遍地浮生收殆净,可怜叶落不归根。

  • 荡一叶扁舟,寻一方净土

    三千红尘,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挥手间即可烟消云散;闹市喧嚣,人潮涌动,步履匆匆,却留不下丝毫足迹。于红尘...

  • 逍遥

    花香湖面船儿悠,欢歌笑语远烦忧 远离闹市红尘外,身在千山万水游

  • 杂咏

    噪动红尘驱疲躯,入山烦扰更难休。 丛林岂能安心猿,无求闹市枕无忧。

  • 无题

    有求幽谷欲燃心,无情闹市观山景。 人说红尘喧山外,深山如市谁知情。

  • 斋主拾闲 : 随笔

    身居闹市心自烦,人处红尘谁能闲? 老此深山名早忘,安于净土利何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尘”原本是闹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gm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