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情感专栏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述亲子教育
如何陪伴患有抑郁症的家人或朋友?

如何陪伴患有抑郁症的家人或朋友?

作者: 心理咨询师陈建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19:46 被阅读0次

    如果有家人或朋友认为有抑郁症了,该怎么办?在如何做之前,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才是抑郁症?否则就是彼此谈着各不相同的“抑郁症”。因为我注意到不少写抑郁症的文章,概念迷糊不清,只谈抑郁表现,不区分何为抑郁和抑郁症?而使用者也是概念不清,包括来找我咨询的来访者,也说:“陈老师,我最近得抑郁症了,你帮我看看”。其实有的根本就不是。

    这可能是心理学普及的过程中,一些本该严谨对待的专业术语,为了追求普及效果,就忽略了其严谨性;有的则是文章互相抄袭,根本就没有仔细考证,以讹传讹。所以,经常就会有人只要心情不好了,就说自己得了抑郁症,抑郁症好像成了时髦用语。抑郁症在美国的大流行得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抗抑郁药的广泛应用;而是J.WORTIS指出精神分析在美国制造了大量病人,这个病也是精神医生制造出来的。中国的情况我说不清,有兴趣自行研究。这里我结合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一书,和其他的一些研究报告及个人工作体会做一个正本清源的简单梳理。

    先说心情低落,抑郁和抑郁症的关系:不论轻重程度,抑郁的必备心理特征是心情低落,否则不是。从精神病理学看,如果抑郁未带来心理痛苦和社会适应障碍,就不能诊断为抑郁症。持续时间也是必要条件,一般至少持续2周以上才够精神科诊断标准。根据许又新的简易评定法,对心理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影响评估至少要考虑3个月的情况,低于3个月是不可靠的!比如有的人,有2个月情绪低落,但是他可以自我恢复,这个就不是抑郁症,也不需要咨询,而走长久走不出来才需要治疗。无论怎么鉴别,都建议去精神科诊断,同时在患者自我功能可以承受的时候,配合心理咨询治疗,这也是精神病学家所公认的:所有抑郁病人,都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抑郁的表现有以下六个主要表现: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失望;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下降;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常有自杀念头甚至行动。DSM5里面的诊断标准加上了未节食的情况下体重变化显著和睡眠状况的异常,对有些标准还有争论,比如失眠并非抑郁所特有。这些只是作为参考,具体的评定由治疗师来评估诊断。

    对于评定量表的使用,也有质疑。许又新教授曾对综合医院37名各科医生做调查,根据结果都够抑郁症。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工作仍然积极肯干,有责任心,还参加业务英语学习班。他们“抑郁”是因为职称、工资低、住房拥挤等,如果这些条件改善,他们一定心情愉快。许又新教授提出:精神科医生不能做量表的尾巴。作为患者,我想也需要有同样的态度!

    严格意义上的抑郁症分两种:内源性抑郁症抑郁神经症,抑郁神经症也称为反应性或者心因性抑郁症。如果是第一种,病前人格相对健全,心理状态正常,则是由于大脑皮层内的神经递质出现问题,包括5-羟色胺等导致抑郁,并没有现实的负性事件发生,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吃药治疗的,就如同身体生病是一样道理。而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大多原来人格并不健康,缺乏自信和自尊(E.Kahn 1975),对人过分依赖和自我强求(P.Chodoff,1972),是容易心情低落的所谓抑郁型人格者,抑郁症状有负性现实事件激发,而这样的情况,是必须要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 对于抑郁神经症诊断病程至少持续时间长达2年以上。而前述的2周和3个月的时间,则是适用于内源性抑郁症。所以,必须有个区分,如果诊断失误,我们可能把一个可治的病例变成不治之症(E.Jacobson 1974)。

    注意,有的抑郁症状是有大脑前额叶受损导致的,因为大脑前额也负责人类的情绪的管理,如果损伤,则会导致抑郁类似的症状,有兴趣的可以阅读基于盖奇的脑损伤研究,这是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关于抑郁症是否吃药的问题:大部分的抗抑郁药物,属于一类称为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与保持情绪平衡,食欲,和运动、和自主功能等有关,所以抗抑郁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这种神经递质来调节情绪,但研究人员承认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这一点。最近还有研究表明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可能极大增加死亡的风险。T.Brownish等采用标准化方法对50名住过院的抑郁症患者进行7年追踪研究。结果是40%的对治疗无反应,甚至恶化,其中6例自杀死亡;40%对治疗有反应,但始终有轻微症状,且持续社会功能不足,尤其人际关系困难;只有20%症状完全显著进步,甚至完全缓解。那么,怎么来解释这种差异呢?以下的研究结果,应该是一种答案:

    L.G. Kiloh等根据病人对治疗反应与症状统计相关区分,发现与丙咪嗪(作者注:抗抑郁药物)呈正相关的症状都是有恰当人格的内源性抑郁症特性,如精神运动性迟滞、没有相应心因、体重下降等。与丙咪嗪反应呈负相关的症状都是神经症抑郁特征的,如自卑、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歇斯底里等。这些研究综合起来,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的则是内源性抑郁症患者,无效或恶化的则是心因性抑郁。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当然,这样的不加选择的处理,对于患者的家人来说,有的是无知,有的可能是想快速丢掉麻烦,这样心理负罪感也轻些,可能有的医生也无奈,让他们拿药走人,那么多等着开药。然而却都是不可取的!

    即便是神经症性(心因性)抑郁症,如果症状严重的影响到自知力水平,就要考虑先吃药再结合心理治疗。比如对于双相障碍患者,即使是心因的,但是这样的一个人,今天来咨询时候欣喜若狂,下次来则萎靡不振,没有稳定的状态,心理咨询也无法正常开展和起作用。也如同一个醉汉,神经系统被酒精抑制,大脑思考功能减弱,变的信口雌黄疯疯癫癫,必须要先醒酒,恢复神智后,才能做其他工作的。而在早期阶段,唯有通过我前面讲的心理疏导的方法,让ta的内在心理能量回来,自然一切都会循环活跃起来的。如果对抑郁和抑郁症的知识了解了,对于心因性的抑郁,心理咨询一定要做的越早越好

    同时对于孩子,我一般都会了解两点:气质类型和生活环境。气质类型的鉴别对于了解孩子的情况也是极为有用。在我的咨询预约公众号(心灵鱼)里,专门写过这个内容的文章,一般有四种气质类型,也可以简单理解,就是在内外向的连续谱系来看孩子在哪个位置;气质类型一般是先天的,与遗传和神经系统发育有关。作为生活成长环境则是考虑心因性因素,如果外部情况改善,孩子就好转。

    Mayer-Gross的研究报告结果表明:抑郁症在童年期少见。因为儿童尽管容易由于小事而陷于严重心情低落,却几乎不发生持久心情改变。但如果外源的压力持续存在,对孩子的心理创伤确是巨大的,比如长期生活在家暴,酗酒,争吵的家庭环境中;而孩子无力改变这样的环境,这种无力感混合其他负性情绪体验,就会渐渐压垮孩子,自残行为都是无力应对后的自我攻击!所以,在针对青少年的家庭治疗中,父母是一定要先承担起改变的责任,就需要和父母探讨,他们要一步步怎么做,做些什么?

    那么,对于问题中的这家人或者朋友,他是属于那种情况呢?如果属于内源性抑郁,就需要去医院治疗,要注意一些排查。如果是第二种,你就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是怎么看的?进行积极引导,同时带领“抑郁者”走出家门,走进社会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越退缩越低落。另外,我看到网上很多指导,也有患者以“过来人”的身份指导如何吃药和调整,有的患者对于自己是什么样的抑郁症都没有弄清楚,这样的指导可以拿来用吗?所以,无论哪种抑郁症,最好的陪伴就是陪伴TA一起接受治疗!

    如何陪伴患有抑郁症的家人或朋友?如果对我的分享有建议和想法,欢迎留言探讨,有益的探讨都会对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有帮助!

    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作者:陈建,心理咨询领域:情感和亲子关系,儿童厌学,个人成长。欢迎您来向我倾诉您的烦恼和迷茫,我会陪你一起面对和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陪伴患有抑郁症的家人或朋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lu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