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两本存折》有感《两本存折》是作家龙应台散文集《目送》里一篇文章。《目送》是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 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作者的两本存折,是每个人都有的,一个是可存可取的真实的银行存折,是个人财富的累积的标志;另一个是隐形的却无时无刻都存在的时间存折,这个存折只可取用,无法再存。作者比喻形象,别出心裁,引人思考金钱和价值的关系,时间和金钱的关系,时间和金钱孰重孰轻,最后点题,谈到对金钱和时间态度的改变:对金钱愈来愈慷慨,对时间愈来愈吝啬,只给心爱的人共享。
从古至今,谈论金钱和时间的名言名诗句可谓多矣: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伊朗
……
从小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时间很重要,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去不复返,“寸金难买寸光阴”,与”寸光阴“相比的话 “尺璧”这样古人眼里价值连城的宝贝也“非宝”了。
《两本存折》并不说教,我们只是跟随作者的脚步面对“黑斗篷“理财师,咨询“如何让金钱这本存折更有价值。”然后和作者共同领会黑斗篷意味深长的回答。原来,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者如何使用,不在于存折本上数字的高低。
接着跟随作者的脚步走在步履匆忙的人群中,闻嗅白色玉兰花微甜的香气,紧靠树干,看那本没人可询问的存折,一月一月,一日一日,记得满满的电子日历,一同觉察到一个看不见的沙漏,时间的沙漏:不停地 漏,不停地漏.....。
读《两本存折》有感正如孔子见黄河流水奔腾不息而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汉乐府《长歌行》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正如李白《将进酒》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间的沙漏不停地漏,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
这样,和作者一样,心为之一动,发现原来这两本存折之间是斩钉截体成反比例关系的,我们一直用时间来换金钱。
然而,时间账户的时间是不可以兑换的,用过的时间无论拿金钱账户里多少金钱也换不回来!
作者最后的点题再自然不过: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金钱和时间的态度慢慢改变了,愈来愈慷慨地使用金钱,愈来愈吝啬地利用时间!劝人莫要执着金钱,劝人珍惜时间,善用时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啊!两个账户,神秘的黑斗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作者可谓独具匠心,似乎轻描淡写,似乎漫不经心的讲故事,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你我心里!
人到中年,愈来愈发觉时间过得飞快!我要抓紧时间给孩子讲讲两本存折的事了!
附原文:
两本存折
龙应台
是的,我也有两个秘密账户,两本秘密存折。两个账户,都无法得知最终的累积或剩余总数,两本存折,记载的数字每天都在变动,像高高悬在机场大厅的电动飞机时刻表,数字不停翻滚。 我知道两件事:一个存折里,数字一直在增加,另一个存折里,数字一直在减少。数字一直在增加的存折,是我自己的;数字一直在减少的那一本,是别人给我的。
于是有一天,我带着那本不断增加的存折去见一个头戴黑色斗篷看起来像魔术师的理财专家,请教他,怎样可以使我的这本存折更有价值。 “价值?”桌子对面的他露出神秘的微笑,上身不动,忽然整个人平行飘滑到桌子的左边,我用眼睛紧紧跟随,头也扭过去,他却又倏忽飘回我正对面,眼神狡狯地说,“小姐,我只能告诉你如何使这里头的‘数字’增加,却无法告诉你如何使这数字的‘价值’增加。”
数字,不等同价值。也就是说,同样是一千万元,我可以拿去丢进碎纸机里绞烂,可以拿去纸扎八艘金碧辉煌的王船,然后放一把火在海面上烧给神明,也可以拿去柬埔寨设立一个艾滋孤儿院。 这不难,我听懂了。
我弯腰伸手到我的环保袋里,想把另一本存折拿出来,却感觉这人已经不在了。我叹了一口气,缓缓走出银行。银行外,人头攒动,步履匆忙。疾步行走的人在急速穿梭人堆时,总是撞着我肩膀,连“对不起”都懒得出口,人已经走远。一阵轻轻的风拂来,我仿佛在闹市里听见树叶簌簌的声音,抬头一看,是一株巨大的玉兰,开遍了润白色的花朵,满树摇曳。我这才闻到它微甜的香气。 就在那株香花树下,我紧靠着树干,让人流从我前面推着挤着涌过。从袋里拿出我另一本存折,一本没人可询问的存折。
存折封面是一个电子日历。二00八年五月有三十一个小方格,每一个方格里,密密麻麻都分配着小字:
05-01 09:00高铁屏东探母
05-12 18:00钱永祥晚餐
05-25 15:00马家辉谈文章
05-26 19:00安德烈晚餐
轻按一下,就是六月的三十个小方格,也有密密麻麻的字;再按一下,七月的三十一个方格,密密麻麻的字;八月的三十一个方格里,全是英文,那是南非开普敦,是美国旧金山,是德国汉堡……
不必打开,我就知道,存折里头,谁装了一个看不见的沙漏。 因为无法打开,看不见沙漏里的沙究竟还有多少,也听不见那漏沙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确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有一片花瓣,穿过层层树叶飘落在我的存折封面,刚好落在了十二月三十一日那一格。玉兰的花瓣像一尾汉白玉细细雕出的小舟,也像观音伸出的微凹的手掌心,俏生生地停格在十二月三十一日。
我突然就明白了:原来,这两本存折之间,是有斩钉截铁的反比关系的。你在那一本存折所赚取的每一分“金钱”的累积,都是用这一本存折里的每一寸“时间”去换来的。而且,更惊人的,“金钱”和“时间”的两种“币值”是不流通、不兑换、不对等的货币——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折里的“金钱”回头来换取已经支付出去的“时间”。任何代价、任何数字,都无法兑换。
是的,是因为这样,因此我对两本存折的取用态度是多么的不同啊。我在“金钱”上愈来愈慷慨,在“时间”上愈来愈吝啬。“金钱”可以给过路的陌生人,“时间”却只给温暖心爱的人。
十二月三十一日,从今日空出。我将花瓣拿在手指间,正要低眉轻嗅,眼角余光却似乎瞥见黑斗篷的一角翩翩然闪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