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
竹的高风亮节、坚韧不拔,
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争相称颂的对象。

竹子,
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竹子用于生产生活,
竹笋用以食用,
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而古朴实用的竹编工艺,
更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编织手法,
带着中华儿女独有的勤劳智慧,
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了下来。
2008年,竹编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就能用竹来编织器具。
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底部,
发现过印有席子的花纹。
我们的祖先发现竹子干脆利落,
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
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
于是,竹子成为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传统的竹编工艺,
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
在编织过程中,
以经纬编织法为主。
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
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
以编出丰富多样的花色图案。
为了增加竹编制品的艺术性,
有时需配以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
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瑞昌竹编,
是江西九江瑞昌传统民间手工技艺,
也是中国民间竹编技艺的突出代表。
它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
传说瑞昌竹编工艺的祖师,
与木匠的祖师鲁班是兄弟,
他们曾比赛造桥,
看谁的技艺更高,结果竟不分胜负!

由于竹子特有的坚韧性,
决定了竹编技艺操作难度大,
实在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
从去蔸、去稍、破竹、劈条,
到取层、拣篾、刮篾、煮篾……
经过这些复杂又需要耐心的工序,
才能做好一件完整的竹编制品。

瑞昌竹编-鸡篮

瑞昌竹编-猫头鹰
竹编,可不仅仅是村里才能看见的老古董。
放眼于具有现代美学价值的产品设计,
也能经常看到“竹编”的身影,
成为了一种新中式生活艺术。
清幽淡雅,独树一帜,
这就是竹编艺术的魅力所在。
竹编艺术欣赏:




集高颜值与实用性于一身的竹编,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愿竹之气韵永存。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匠粉,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