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小龙女因两次生死间游荡(第一次为玉虚洞前受重伤后回古墓杨过想法为其疗伤,第二次为于古墓中驱毒顺成之际受郭芙误射冰魄银针而致使五毒神掌毒素倒流侵入她周身大穴)之厄而悟透人间喜乐哀愁。
就这样,让小龙女身子复原并一起共度余生的希望,转眼破灭。杨过气急愤极又有何用,还不如好好陪着小龙女度过这剩下的为数不多之宝贵日子。于是他们带着郭襄,于山间小木屋中静度雪夜,之后还碰见了一灯大师和慈恩两人,而杨过的人生道之悟通过程就是发生在这次经历中。
刚开始在一灯大师劝导慈恩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触动了杨过:“行罪而能生悔,本为难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杨过因此而猛地想起郭靖给他取名表字之事,他心中因此而动:“难道这位老和尚是圣僧,今日是来点化我吗?”
后来,慈恩由于受彭长老“摄魂大法”所扰而误杀“雪人”瘦丐,接着又由于十余年间一直隐忍着的杀意一经激起便不能自制之因,就把彭长老这个“胖丐”(他曾经是丐帮长老,如今既然死了就还称他为“丐”吧)也杀了。如此连杀两人,他就更是狂躁不能自已了,竟对一灯大师也动起手来。后者只招架而不还手,最后自然是被打吐血了。
而关键之言也是这时候出现的,当时一灯大师柔声(这个形容词非常重要,单仅一个词就可以看出一灯大师修为之高深程度)说:“我何必还手?我打胜你有什么用?你打胜我有什么用?须得胜过自己、克制自己!”多么有哲理的一番真善劝言啊!所以这句话直接“便如雷霆一般,轰到了杨过心里”。
当然,最后慈恩不是被一灯大师说服的,而是被杨过打服的。
常言道“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慈恩即为“铁掌水上漂”裘千仞,虽是江湖一流高手却也是自傲烈直之人,疯劲杀意一发,哪有那么容易收手?若非杨过武功高于他让他先受重挫再体验生死攸关之际的心情思意,一灯大师就算被打死估计也难令慈恩回头。
不过,慈恩这方面是小事,因为距他彻底悟透“善恶”之道还差一个关键经历。较为重要的是杨过这边,因为一灯大师的一些关键训诫劝言对他而言极为受用。
首先就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方面,杨过之前并没犯过什么大错,只有那次差点累得郭靖命丧蒙古营中算是一次大错,但他最后还是醒悟过来并将功补过了,只是他会一直将此事记于心中,并对郭靖之于他的深情厚义感念于怀。
重要的还在于另一句“胜过自己、克制自己”的话,这方面对于当时的杨过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当时他便心里暗想:“要胜过自己的任性,要克制自己的妄念,确比胜过强敌难得多”。
杨过这个年纪正值年少轻狂之时,却能于一瞬间便悟通“清静无为”的玄道,这次悟道的过程实与上次悟通侠义之道的过程有相似之妙,只是这次他既经历更甚(特别是断臂之事和亲眼见证小龙女于生死间两次徘徊之事),又觉悟有基,再加上天资聪慧的因素,故能不经历间隔而不用分阶段觉悟。
其实,这次经历中,最有趣的不是慈恩杀人,也不是杨过悟道,更不是慈恩杨过恶斗,而是后来小龙女和一灯大师的几段对话。
外表美只能靠天生资质和后天保养,可内在美只取决于历“炼”积累和思想觉悟先是一灯大师说若连他师弟天竺僧都救不了小龙女,那就是大数使然,若如此而婚后即逝,亦“不为夭”。杨过听了这话直接“睁大了眼睛望着一灯”——才刚盼出点阳光咋又说下雨之事了!
小龙女听后却“淡淡一笑”,说“大师说得很是”,并望着雪景淡淡的道:“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
大师听后点头,有趣的是他问慈恩是否懂这些道理时(估计是之前他想起了慈恩以前重伤瑛姑孩子之事方想问慈恩是否懂这些道理以促其悟道),后者竟然点了头!原来后者理解成表意了。这便说明,小龙女说的是佛理,只有大师懂,杨过和慈恩皆不懂。虽然说了那么一大段,但总的道理全归一个“大数使然”可解。
其中,话中的“日出雪消”之意与天命所归有关,小龙女到底有没有得救那是天命定数,强求不得;后面话中的“明冬亦会有雪但非今冬雪”之意则与天道循环和天缘定分有关,人之生生死死与大自然万事万物峰谷兴衰一样,都是天道规律下的循环过程,而缘分这东西,就是循环过程内的产物,或是有缘生或是有定分但就是无永恒——永恒的只有天道规律循环运转——这便是所谓的“大数使然”。
那照这样说,好像杨龙恋也没什么看头了,因为上面的道理好像很消极似的,可结果恰恰相反!关键就在于杨龙恋所折射出的那种永谐之美是天道规律的一部分——协调之美是永恒的!由此便可以看出小龙女的思想觉悟达到了一种什么境界!
接下来大师便取出了一个“磁蛋”,还问了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世上鸡先有呢,还是蛋先有?”照一般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只会执着于其中因果的先后关系。而小龙女却已是悟透天道之人,所以“她微一沉吟,已明其意”,于是她说出答案后就碎蛋取药,借此延了那宝贵的“七日平安”之命。
这里单独探究一下为什么只一会儿功夫她就明白了一灯大师之意,再解析一下小龙女所回的答案是何意。
首先,他不将注意力集中于大师的问句上,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个蛋上,所以她知道那是一个“磁蛋”。“磁”就是“瓷”的意思,鸡蛋壳本身的组成成分就是碳酸钙(俗称“石灰石”),而石灰石的质感跟瓷壳质感很像,不像的地方只有自然的鸡蛋壳没有人工的瓷壳那么光滑舒整,但总的来说还是不认真辨认就看不出来。
所以这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毕竟常人执念一般甚深,若非一个问题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的话是不会罢休的(有些人绞尽脑汁想不出来之后还不罢休,硬是在一个问题上死磕到底);而小龙女则“灵台明净,少受物羁”,这可是一种“上帝视角”啊!因此,她才能说话既温柔,又“心情平和,达观知命”,连一灯大师都非常敬佩她。
接下来,当她发现那是个磁蛋之后,才回想一下大师所问的那个问题,她便觉得不对劲了,因为她觉得磁蛋是死物,死物又怎能生出小鸡来呢?既然生不出小鸡来,那那个问题所指自不是这个磁蛋了。
于是她便用最简单的思维方式去解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答案:“蛋破生鸡,鸡大生蛋,既有其生,必有其死。”发现了没有,她答案所欲表达的就是天道规律循环往复的道理!答案给出了,就捏碎磁蛋看“谜底”,结果还真是与死生有关的延命之药!
原著中虽没描述此时一灯大师的表情,但可以想象,他此时的表现出来的必然是慈祥柔和的满意笑容,所以他赶紧示意小龙女“快服下了“。
现在,再回到一灯大师问的那个问题上。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的确是哲学上的一个著名难题,古希腊的大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解过这个问题,他们的结论与小龙女的答案基本一样——无论是鸡还是蛋,这两者都必然是一直存在着的。
可若单纯从语言字义上来理解的话,没有“鸡”这个词也就没有“鸡蛋”这个词,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就是先有鸡后有鸡蛋。可是若从生物个体成长方面来说,又必须先有“鸡蛋”这个成长初级阶段才能有“鸡”这个成熟发育阶段;从物种学方面来说亦是类似道理,必须要有“鸡蛋”这个独立出来的变种卵,才能有“鸡”这个生物物种分支。
不过,如果把视野放大些,就会发现自然界中物种的进化是个循环过程,其中太阳能驱动着食物网内的能量循环和参与改变地球的地貌环境及气候环境,这后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就是前者得以循环不息的根因。
这样,单个物种的进化就是整个生物群体进化循环过程中的一个小规模自循环并从之前所属的稍大循环中脱离出来(因为循环路径已经不重合了),而像“鸡”和“鸡蛋”这样的概念只不过是独立出来之自循环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循环节点而已。所以,在这种系统论的观点下,“鸡”与“鸡蛋”之出现顺序孰先孰后根本就没有意义。
这就好像有人问小明妈说到底是先有小明妈还是先有小明,小明妈听到了就慈爱地说假如没有这个孩子我怎能当妈?小明则会孝顺地说若没老妈的十月怀胎那哪来的我?这时不巧小明爸听到了,他便呼地一巴掌过来并骂道:“扯淡!没有你爸的话哪来的你?”
接着,回到正题。次日他们用轻功赶去绝情谷救人时发生了件趣事。
半路上小龙女遇到了周伯通,这里老顽童搞了古怪,暗中帮助小龙女而让后者在与慈恩的轻功比拼中胜出。其间,小龙女曾笑问老顽童为什么帮她?老顽童道:“你模样儿讨人喜欢,又不似黄蓉那么刁钻古怪。我偷了你的蜜糖,你也不生气。”真有趣,就像小孩子间问答一样,单纯至极!
只是他帮了小龙女后,从杨过口中得知后面段皇爷在,就赶紧溜了;这个习惯还是和他单纯的性情有关,他认定他负义的事,就绝对不好意思于当事人面前出现。
慈恩莫名其妙地输了轻功比拼之后,还在极度郁闷之中,倒是一灯大师点提的一句话极为有味,即“有所欲即有所蔽”,好胜心起,则不知身后状况有变。其实那个“鸡蛋”难题亦是同理,越想知道答案就越是“勘不破”究竟,最后终陷表面纠结而不自知。
到了绝情谷后,就碰到了李莫愁一伙和黄蓉一伙。情节发展到这个地步,李莫愁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