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认识的广东人周厂长
我于1993年来到广东打工,20多年以来,认识了几位广东本地人。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讲讲广东人的故事。
1993年,我来到了东莞市虎门镇龙眼乡的一个澳大利亚中外合资的制衣厂,在这里,我认识了厂长的哥哥,一位本地广东人。他姓周,大家都称呼他为周厂长。他在那时至少有两个工厂,一个手袋厂,还有一个很大的汽修厂。他在龙眼本地是有名的富豪,据说他是龙眼乡的首富。我不记得他那时候有多少钱,总之,对于当时的一个来自乡下的打工的女孩我来说,估计是天文数字。
周厂长乐善好施,为人大方。因为他的汽修厂就在我们制衣厂的隔壁,再加上他就是我们工厂厂长的哥哥,所以,他经常有事没事过来我们工厂玩。我也因此认识了他。那时候的我是一个刚从学校高中毕业的16岁的小女孩,我每天爱好学习,经常没事的时候就坐下来学习英语,周厂长看见我好学,英语也不错,正碰上他想送他念初中的女儿出国留学,于是,周厂长聘请我去他家里当家教,教他女儿学英语。我从小就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于教他女儿自然也是十分用心,虽然他女儿不是很爱学,而且悟性也不怎么高,我还是尽心尽力,一心想她多学点东西。周厂长看出我的为人和善良,很是喜欢我,在我教他女儿大约一个月还是两个月的时间以后,他的女儿就已经申请新加坡的签证需要离开中国去新加坡念书了,于是,我的家教也需中断了。虽然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周厂长竟然从香港周生生金店里买回了一条很粗的金项链并带有一个很大的心形金吊坠给我作为感谢我家教的费用,金项链加上金吊坠加起来超过20多克重,在当时应该算是一份豪礼了。人生第一次收到这么大的豪礼,我不知道如何感激为好。
周厂长的家非常大,装修非常豪华,是我这个乡下妹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么大的房子,是自家宅基地建的房子。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去到他家里,虽然周厂长家已经是非常富裕,可是他的妻子在每餐吃饭完毕后还要细心捡起桌上和地上的每一粒剩饭剩菜,然后用一个塑料袋子打包起来,再拿到他汽修厂里饲养的猪场里去喂猪。每次都是一点点剩饭菜,包括地下掉的为数不多的几粒饭,他都要装起来,不浪费一粒剩饭。这个给我印象最深,如今20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记得这个画面,甚是感动,为了周厂长和夫人的勤俭节约精神。
周厂长就像几乎所有富裕并且低调的广东人一样,他虽然很富豪,但是他穿着异常低调,常常是我们所见到的一双凉鞋,一条短裤,一件T恤,不认识他的人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身家上千万的富豪。他的夫人也是穿着打扮非常朴素,从来没有名牌傍身,也不会有名贵手袋。她就像很多广东女人一样,身材很瘦。
周厂长是中国改革开放在沿海地区第一批开厂致富的代表。他的发家靠的是他敢作敢为,敢于投资创业。90年代的广东,只要你有能力办个工厂,几乎是个个都能赚钱,而且是能赚大钱的那种。
时势造就英雄。风水轮流转。如今,将近30年快过去了,我自从90年代末离开龙眼之后,就没有再次踏上那片土地,只是在之后的很多年,偶尔从高速公路上经过那片地方,看到他的汽修厂还屹立在高速公路旁边,似乎还在运作。但是,这些年,我已经没再经过那个地方,也不知道他的汽修厂是否还能得以继续维持运转,也不知道周厂长是否还能保持富裕的状态。但是,相信以他的工厂性质他应该已经不能再成为龙眼的首富了,太多新兴的大企业大公司已经成立,新一代压倒旧一代,每隔一段时间,财富会重新洗牌一次。
但愿周厂长家人此时仍然健康平安。多年之后,那个被你们帮助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也已经老了,她还是没有忘却你们的恩情。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还是会回忆起当初,想起当年大方对待她并请她到家吃饭的周先生和他的太太,还有他们那位我做过家教英语的女儿。
再会了,周先生与周太太,再会了,周小姐。祝你们一家平安。谢谢你们买给我的金项链,谢谢你们能大方对待一个外来的小女孩。来世我们还会有缘相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