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毕业的家长搞不定初中孩子的英语,甚至小学高年级的英语作业,什么情况?反思的人很少,深刻反思更少,我也曾经迷茫…
要不是曾经学习感受无比难受,我也是一样随大流,让孩子重复一遍我走过的路,因为突破真的难啊!
此去经年,12年过去,当年的勇于跟着陈老师(鱼妈)的孩子长大了,最大的都快高考了,时间证明我们的路完全正确。
后期学习鱼妈英语的孩子更是赶超了哥哥姐姐们,有的10岁为书写小序(自然是英语的),有的参加比赛各种获奖,更多的是轻松超过同学的别人家的孩子。
鱼妈英语的孩子走过的路,与我走过的路,是大相径庭的两条路,我选择无人走过的路,在12年后的今天,帮大家总结一下如何把英语学废的过程,请耐心读完。
只要是人,就是这种模式
让我们先来看看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之后,监护人就想方设法跟孩子说话,这是妈妈,这是爸爸,这是小狗,电灯,香蕉……,就是不断通过耳朵输入信息,越来越多的家长甚至知道要用国学经典来启蒙孩子,有的经常大声读给孩子听,有的不停播放音频给孩子听,我们发现人们不自觉地运用了一个方法,听-做为孩子的输入方式,无意中用上了最正确的语言教育模式,习得。我们无师自通地知道孩子只要放在一个语言环境中,自然会得到熏陶,从而学会这种语言,其实就是把孩子的耳朵置于一种或者多种语言中,不断听,不断熏习。
奇怪的开始,却习以为常
而当我们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多数人却很奇怪地从字母开始,从音标开始,再接单词,再接词组,再接句子,再来篇章……。这好比学习汉语从拼音,偏旁部首开始教,再教字词,句子和篇章,大家是先教一个婴儿学习拼音,会了才开始跟他说话吗?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为什么英语的学习不能跟汉语一样,从听开始呢?有人说是因为这是外语,没有环境,但是现在科技的发展已经能够让我们创造一个虚拟的环境,各种播放器,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录音笔,MP3都可以为孩子们创造最好的语音环境,要的只是家长的选择和坚持。给大家一些数据,看完大家心里自然有数。
汉语学习:0-3岁,以每天对孩子说话4小时计,一年300天算,一年1200小时,3年3600小时,3岁的孩子才能基本表达需求,因此被送到幼儿园,而不少娃甚至不能清楚表达,3,4000小时的熏陶,能清楚表达的孩子尚少,更不用说流利表达了。
再看看英语的学习,我们以一个明白,勤奋,坚持的家长为列,这个家长从一年级开始,开始每天按照老师的要求,坚持给孩子播放录音,一天30分钟,一年也以300天计,就是9000分钟,150小时,六年900小时,相当于是0-3岁汉语3600小时输入时间的零头,而能做到一天听30分钟的家长有多少呢?也就说说这个900小时还得打折扣,数字的差距是否能让各位明白一些什么?3600小时的输入只能让孩子基本表达,900小时的输入,还是假设中一个优秀家长,那么各位反省一下自己做的,咱们做了多少,做的这些足以支撑孩子的积累,不论是语音,单词,小阅读咱们做了多少?,更不说啥语法,原本书的大阅读了。那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娃娃学不好?成绩不理想呢?
儿童英语占据了6-12岁的黄金学习期
这个问题在我的其它文中有详细阐述,本文不再赘述,有兴趣的亲可以到我的简书中阅读。只打一个比喻,这个时期以儿童英语为主,相当于天天给孩子喝白开水,啃干面包,却指望孩子营养均衡,身强体壮,还能再竞赛中胜出。假如我们把体制教育比喻成竞赛的话,其实也是竞赛,不是吗?成绩不好,就不被好的学校录取,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想成为运动健将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中学后补习班以刷题为主
进入初中后,经过初一兵荒马乱的适应期后,发现初二的英语难度提高了不少,单词量剧增,开始考核语法,这玩意儿小学基本不要求,私立学校除外,而且不是一学就会,一会就能用,一用就能对的,所以成绩就下来了,所以赶快就补习了,机构了解家长的焦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把成绩提高上去,要不家长要换机构,换老师啊,最快的方法是刷题,这个方法把语言,文字的学习转换成程序般的机械训练,使得语言文字的学习变成数理学习,归纳,分析,推理,总结,因为,所以,原因,结论。所以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成绩又提升了,家长又笑了,补习真有用啊!
衔接后的断崖下落
这里所说的衔接指的是小初,初高的过渡,以及高中之后每一年掉20分的成绩滑落。
初二会出现两级分化,高一出现断崖下落,有极端列子,中考148分,高一直接掉落到90几分,其实正是这是家长反思的关键时候,无奈的是,多数家长缺乏足够的思考力,更无奈的是,高中巨大的学习压力,无暇再来做能力的提升,时间所限,于是乎,刷题卷土重来,数理的模式再一次登堂入室,再一次成为主要习练模式,分数有可能再一次提升,家长又该笑了,而我看的的是在进入下一个学习期(比如大学后),这些刷题孩子们可能将再一次面临无所适从,再次进入补习机构的结果。想想也不冤呐,当初补习就是为了提分,那么分数都提高了,求仁得仁,求分得分,冤从何来?怨又从何来?至于会说,会听,会读(原著啥的),那还是那句话,想多了,大家伙儿做过多少这些方面的学习啊?
所以,又进入新一轮的补习中,生生不息的补习何时了?大家对号入座之后,这篇小文如果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就是善莫大焉啦!
写到这里暂时就打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