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5期“信”专题活动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这几句话,浅显易懂,并不深奥。信,这里指诚信,立,即生存站立。即人没有诚信,不可能立足于社会;事业没有诚信,不可能兴旺发达,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石,是安身立命的基本标配。
从古到今,但凡成就一个人,一项事业,无不遁循着一个“信”字。
元末明初的“开国文臣”宋濂,自幼酷爱读书,可因家境贫困,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别说有余钱买书。他想看书,只能向人借。而且,每次借书,他都承诺人家按时归还,很守信用,从不违约。
一次,他借到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感觉越读越想读。基于约定的还书期限即将到来,他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在严寒冬月,他蜷缩在冷冰冰的房间里,一连几天连夜通宵地抄写。
母亲见状,心疼地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人家不等这书看,等天亮再抄多好。”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看,到期限就要还,要讲信用的嘛。如果这次不讲信用,失信于人,以后怎么再去跟人借?这是一种相互尊重。”
是的,宋濂从小讲诚信,懂尊重,一直致力于修身养德,后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有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及思想家等多种冠名。
如果说宋濂的“信”有“高、大、上”的境界,他以“文”修身立业,普通人或许可望不可及,那么,孟信不卖病牛;曾子杀猪;韩信报恩等等诸如此类的历史名人轶事,在普通人中也是屡见不鲜。
家乡小区门外的“放心猪肉铺”,看牌匾,字迹都模糊不清,颜色白一片,红一片也失去了美感。而铺子里的猪肉却是一如既往的地道鲜美。什么病猪肉,死猪肉,大母猪肉一概不卖,“他家的肉,你可以嫌贵,却没法嫌赖。”这是众人的口碑,是多年的品验。
据说,“放心猪肉铺”的老板已是三代相传了,爷爷手里开始挂牌经营,由养家糊口的小摊子转变为发家致富的一项事业,而今,已发展为遍及四道街的连锁猪肉店,每个门店的生意都很兴隆,信誉度杠杠滴。
“放心猪肉铺”做的是生意,也是在经营着一种品格,一种看似平凡、实则宝贵的品格——“诚信”。一案猪肉养育了几代人、几十年,甚至百年,想来都难能可贵。
推古及今,从名人到凡人,“信”字是通融的,无边界,无高低贵贱之分,信誉至上者,其人生再差也差不到那儿。
老家有个羊倌儿,名叫李根,绰号为“傻哥儿”。从十一二岁开始,李根就跟着村里一个老羊倌儿做“搭班子”,一直到后来,老羊倌儿去世,“傻哥儿”李根便成为正式羊倌儿。
从大集体时代到现在的各家各户,从挣公分到挣工资,从帮忙撵羊、只能分吃半个饼子的“搭班子”,到独当一面、饼子管饱的正式“羊倌儿”,进而现在是全村最受尊重、旱涝保收的“长期工人”。
“傻哥儿”就凭一股“傻劲儿”,一个“信”字,与每位羊主人及每只羊儿建立了密切的信任感,不离不弃,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与羊群“同甘共苦”。只要有一只羊吃不饱草,他也不会粗暴强行“收兵回营”,耐着性子等待着,直到所有的羊羊都有回营的意向,他才集中精力带着“队伍”凯旋而归。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样的父母生育什么样的儿女,子辈留子辈。一点也不假,“傻哥儿”羊倌儿如今年愈半百,儿子承父业,业专家兴,妻儿老小满堂,日子过的游刃有余、如日中天。
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诚信”如一枚试金石,在人们的立身、治家、修为的社会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标的。有了它,为人为事难者也不一定为难,易者定会更容易。
人,贵在有“信”,“诚”是为人之本,“信”是立身之道,“诚信”合二为一,是一种美德,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