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曾经是80后、90后眼中的偶像,他创造了一个无人能及的科技产品世代、而本身的经历给了年轻人一个梦想的出口。

他在美国常春藤名校大学的毕业演讲,被全世界媒体疯狂转载,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几乎所有的励志书都围绕着它文中片段的论点——
“跟随自己的激情,坚持并找到所爱”。
铺天盖地地鸡汤、鸡血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对着这一代的年轻人洗脑着。
因此,去澳洲打工度假、辞职去世界各角落闯荡、放下痛苦的工作走向自己认为的天职等等故事开始在新闻报导里出现,大家欣赏他们的勇气,也不免在心中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勇敢,才没有放下一切,追逐所谓内心所向?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的作者卡尔‧纽波特认为这个论点太武断,他认为贾伯斯没说的是,除了激情之外,他曾经为了这个方向,做了多少努力,才得以让技能和梦想所匹配。
有吸引力的职业通常有着错综复杂的起源,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只要追随自己的热情就可以了。
他认为真正驱动人把一件事做好的不是热情,而是自主、胜任、归属。
当我们获得愈高的自我成就感,就容易喜欢上这份工作,而不是因为先喜欢工作而获得肯定。
而当我们执意追求好像“自己喜欢的”,反而会陷入频繁跳槽、自我怀疑、怀才不遇的情绪胡同里跳不出来。
卡尔在书中提到一位托马斯,他一直认为禅宗修行才是他的天职,而目前手上的办公室工作让他痛苦不堪,因此他决定离职去修行。
然而,成为全职僧人却没有让他摆脱困境,他还是觉得只是环境变了,跟之前换工作一样,没有两样。
所谓的热情,似乎成真实又不是这么回事。
于是,他决心改变自己的思路——比起选择正确的工作,他决定先认真严肃地对待自己现有的工作。
而不用像以前那样,因为不断地在当前工作和某种将来的、未被发现的神奇工作之间做比较而感到心力交瘁。
他从枯燥乏味的初级数据录入人员做起,因为他的杰出表现,两年后成为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负责人。现在他很满意他的工作,因为很有挑战性,也让他备感尊重、影响力和自主性。
因为受到了肯定,他对于这份工作的成就感就会大增,而且老板也愿意给予他更多空间尝试;因为自己拥有更多个“职场资本”,当提出要求时公司更不会拒绝。
因此在成就感、自主性不断提升的正向循环下,会开始出现所谓的使命感,甚至觉得这就是自己热爱的工作。
要找到职业幸福感,并不是需要什么完美工作,而是以一个更正确的方式来对待现有工作。
一但累积到了专业技能所产生的职场资本,就能运用它来获取在工作规划上的自主力,或是用来找到并实践某项人生的使命。
要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才能有和别人谈条件的资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