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1月开始尝试在互联网写作平台学习写文章,截止目前累计写文70余篇,大约7.6万字。
每天耗时1个小时的时间创作出来的内容,因文字的累计而渐渐有了些许播放量。时而收到少量友友发来私信说,文笔不错而有了些许成就感。
而我深知,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自己的知识面、认知事物的角度和稚嫩的文笔仍需不断精进。
持续的输入造就持续的输出,每天的创作主题和内容的表达仍然是思考的重点,而这除了从生活阅历中抓取微小的感受并以文字的形式输出之外,书本中某段话激发的灵光一现也是文字表达的重要来源。
董卿曾说,感谢文字,让这个世界有了光亮。在我看来,读者和内容写作者让这个光亮有了来源和传播的舞台。
与文字同舞的2个月里,有喜有悲。心绪时而被它牵动着,写完第一次读来的文字或娟秀、或清新、或粗糙、或肤浅,再次读已是不同感受,就像自己生的孩子一样,陪伴才是最长情的表达。
1、 创作者的满足之感
姜文曾在《圆桌派》和窦文涛对话中说,我们需要影视创作和文字表达,是因为精神欲求无法满足,深以为然。
现实的压力和无奈是无数成年人的哀痛,内卷和焦虑席卷而来。现实的压迫感挤压着大家的生存空间,物质欲望满足的同时,那精神满足感何以安放?
影视作品和文字表达成为人们的发泄出口,跟着剧中人、书中事悲恸着、兴奋着、大笑着、哀伤着。
最近几年大火的脱口秀、喜剧文化、娱乐节目受到追捧的背后是深层次的精神匮乏和物质充裕鸿沟间的公然对抗,哈然一笑的段子背后隐藏的现实困局迎合了多少人的生活之殇。
大家开始关注访谈节目的文案,为语间的哲思和悠然感暂时带来的安心而感动。
我想此时,应是所有内容创作者最好的表达时代。
众多的创作平台、广阔的主题表达,心绪所思、优势专长、文学的、生活的、哲学的、艺术的全可囊括,即使文笔稚嫩仍有读者的追捧,或许是因为一句感同身受的话或者相似的生活经历,或许是创作者背后的故事。
创作者的满足之感因此而来。
2、 创作者的焦灼之虑
在人人都有发言权和表达欲的此时,似乎又是最坏的时代。
短视频中充斥着博人眼球和冲击热度流量的低俗内容,网络平台上散发着肆意发泄情绪和无端猜测的污言秽语。
点开评论和点赞数量奇高的文章,里面的内容空空如也。多篇炫耀写作变现几十万收益的文章,成为垂直领域的典型代表,粉丝数过万。
内容创作因为自由的工作环境,成为了无数人潜在的就业备选。
网络的便捷性给了无数普通人发声的平台,内容创作如果成为创作者竞相攀比的工具,语言的功用似乎就该止步于日常交流,否则也只能是给知识碎片不断扩充的网络时代徒增资源困扰了。
3、创作者的沉淀与阅历
持续不断的创作,需要的是真实的情绪表达和感情流露。
那些娟秀、清新、感动、深刻的话语,引发观者和读者心灵震撼的画面和文字,定是创作者生活阅历的沉淀所成,否则必是空空无我、索然无味了。
生活中遭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上天馈赠的礼物。只是受限于及时反馈的影响,我们只看到了立马显现的喜悦和欢喜。
那些挫折和困苦在经历的过程中必定是艰难的,然而亲手创收的胜利果实从长期来讲,一定是更可贵并能带来长久喜悦的,而此就是阅历。
阅历才是创作者最好的人生底色和创作源泉。
创作者的喜与悲并存,在这个最好也最坏的时代。坚持所爱,悦心悦己悦人,才是创作者的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