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腹有诗书气自华技能学习应对
读书的方法,你会几个? | 俗人书话

读书的方法,你会几个? | 俗人书话

作者: 杜俗人 | 来源:发表于2016-09-29 14:01 被阅读50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你想读书,你喜欢读书,那么,掌握一两种好的读书方法,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都说过。查一查出处,竟然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原文是这样的: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大意是说,董遇这个人特别好学,不大爱说话。有人想拜他为师,他不肯教人家,说“读书一定要读上百遍。书读上百遍,意思自己就领会到了。“

    这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读书法版本。

    关于读书方法,中国人向来不太在意,往往一味的教读书人苦读,什么“头悬梁、锥刺股”,什么“凿壁偷光”,包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是讲的一个苦字,认为只有苦读,翻来覆去地读,自然能读明白。

    也有不一样的,比如“不求甚解”读书法。

    “不求甚解”这个词儿,第一次被用到我身上时还是小学,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跟家长批评我:“这孩子学习不求甚解,听点儿就以为会了,就开始玩儿。”

    这里,“不求甚解”是贬义,指学习不认真,不深入。

    但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的“不求甚解”却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出处与《三国志》一样,也是晋朝,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是讲一种“只领会全文大意”的读书法,其特点是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而只把握全文大意。

    老杜有朋友读书极快,包括专业类或学术书,用的应该是这种方法。

    还有“三上”读书法,宋代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要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盖惟此,方可心属思尔。

    其实这不能算读书法,只不过是挤时间的方法而已。

    古人的读书方法都如此简略,古人的读书榜样,都不是读书方法的榜样,而是读书刻苦的榜样。尤其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让人误以为读书根本就没有方法,只要肯吃苦、肯熬夜就行了。

    这明显是一种误解。

    老杜上学时,最喜欢语文课,喜欢读,也喜欢背,但却非常讨厌课程中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总结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虽然令人讨厌,却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我们潜移默化地学会了。

    现在,老杜写文章,不自觉的就一个意思、一个段落的往一块归拢,文章结构简单明晰,读着不累,这就是在小学中学老师那里学到的。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拆书帮,这应该是全中国唯一一个以读书方法命名的读书人社群。

    当然了,还有樊登读书会,还有罗辑思维,都是读书人的社群,但是却只有拆书帮是以读书方法命名。

    拆书帮把读书过程细拆分成流水线:

    第一步,读原文一段;

    第二步,用自己的话理解概括原文;

    第三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这段内容对我有什么启发;

    第四步,把启发变成行动规划;

    第五步,模拟落实行动规划……

    整个过程的思路是从学到用,讲求学以致用、学了就用。

    李忠秋著《结构思考力》,是一本超级畅销书,书中认为:

    结构存在于每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无穷变化中,每个局部表现整体,而局部的意义又由整体来决定。因此,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如果可以从结构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一定可以让我们看得更全面、更清晰。

    把这个思想套到读书上,每本书都有一个结构,都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书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为了表现主题,而主题又统驭着每个部分的思想。如果弄明白一本书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知道我们在读的这一部分在整体结构中属于哪一部分,要体现什么。那么,读起来就明白多了。

    比如《结构思考力》这本书除导论外的五个章节:第一章明确理念打基础,第二章基于目标定主题,第三章纵向结构分层次,第四章横向结构选顺序,第五章形象表达做演示。

    第一章是未开始思考之前明确理念,最后一章是思考之后的演示表达,中间三章是思考的顺序——定主题、分层次、选顺序。结构如此清晰明白,我们读起来怎么会迷路呢?

    读书不思考,啥都剩不了。

    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结构思考力是一种思考方式,思维导图则是另一种思考方式。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看这介绍是不是够玄乎的?

    是不是真的这么玄乎老杜也不知道,但老杜知道这是一种好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东尼·巴赞发明的,进中国也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了,老杜最初接触还是在吉林大学教授董进宇那里,算算,也有十五六年了。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不思考就迷糊,思考而不学习则没进步。“殆”的意思不是懒惰,是没进步,没出息,用东北话说就是“完犊子了”。

    既然学习与思考结合得如此紧密,那么思考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是学习的方法,读书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你想读书,你喜欢读书,那么,掌握一两种好的读书方法,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的方法,你会几个? | 俗人书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nk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