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茶的絮语
茶的絮语:“口粮”茶不止是说说

茶的絮语:“口粮”茶不止是说说

作者: 山农_001 | 来源:发表于2022-04-15 10:34 被阅读0次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新疆也难以想象茶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从大范围来讲,将茶视为饮品、介质、财富和灵药等都是恰当的评价,而作为“口粮”,一日不可或缺,则是新疆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它远远超出了字面上“常备的,性价比高”的含义,往往夹杂着生活乃至人生价值观的意味。这一点,是我与“师兄”阿布接触以后才认识到的。之前尽管在新疆待了十多年,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不能进入社会深层,终究是错付了时间与机遇。

    他是和田策勒人,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翻译”,与我们在信仰、观念和习性上有所不同。起初担心,不知道如何与他相处,唯恐一不注意,那句话、那件事冒犯了。没想到的是,他对别人全无要求。不仅开玩笑,讲段子没有“忌讳”,甚至连吃吃喝喝也能“大撒把”。唯有在喝茶上保持着自己的“个性”。

    首先,他视茶如饭,一天到晚不是奶茶就是泡茶。“口粮茶”绝不是一般人挂在嘴边的说说而已。其次,茶,只认砖茶。新疆的砖茶有黑茶、普洱茶之分,产地分为川茶、云茶、黔茶和湘茶,他独爱云南生普的砖茶。当时市场上的茶已经很多,电话、网络也普及了,但是无论别人把龙井茶、大红袍等说得天花乱坠,他总是笑着说,你们喝,你们喝。绝对不尝一口。三顿饭的奶茶用砖茶烧,办公室喝茶以砖茶为基茶,配伍玫瑰花、高原雪菊和藏红花等。

    给出的理由:除了习惯,还是习惯。

    是他嗜砖茶如命?结论是对的,但前提的他不是个例,而是一个地方的芸芸众生。

    说到和田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玉石。产于昆仑山的和田玉以五德九美令人折服。过去我到和田参加田野调查,真心的话,最初眼睛里只有和田玉。去得多了,深入下去了,才发现当地人的勤劳、古朴、智慧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先不说,在高原、沙漠、戈壁边缘的瘠薄地带,通过一辈辈人接力造林治沙,造就了一片又一片绿洲;用少得可怜的耕地养活着数十万人口。仅仅在饮食起居上的独出心裁己足以令人感叹。

    乡下人多数住的是用木头、枝条和草泥建成的“干打垒”。房子极为简陋。但是家家户户的院子种植果树和花花草草,室内墙壁、地面布置了一张又一张图案精妙的纯毛毯子。其中的道理,不外乎土木结构的房子简便易行,且节省资源,利于与户外隔离。置挂毯子,种植花木是为了适应昼夜、冬夏温差大的气候变化,从而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当地牛羊马和骆驼多,广植桑树、中草药,资源与需要也造就了和田妇女纺织毛毯、丝绸的巧手匠心。

    以火为工,饮食天成也是一个明证。凡到过和田的人一定对那里的烤全羊、烤鹅蛋、烤鲜鱼、烤馕饼、烤玉米、烤梨子等等印象深刻。许多人还会在售卖骆驼奶、马奶子、酸奶、黄油等各种奶制品的摊位前欲走还留,对琳琅满目的瓜果、中草药材赞不绝口。

    土地贫脊,气候恶劣,人类只有靠高强度的劳作来维持生存。人的体力、精力和活力也只能从高热量的动物肉、奶,高糖的水果等食品摄取。而砖茶中富含的茶多糖、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等物质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调节脂肪的代谢,提高胃液的分泌量,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汲取营养。另外,人的身体适应了高热量的食物后,胃口与消化系统己不耐寒凉,反过来决定茶的属性。所以讲,饮食习惯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生活经验的正确总结,也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表现。

    转了一大圈才绕回来,的确是我心中装满了对和田的热爱和感情。欲罢不能。想想,我跟随他几年时间,事情没有干多少,茶却喝了不少。当时没有感觉什么特别,时间长了反而各种滋味就出来了。不能不说,口味里蕴含人的经历、素养和追求。喝茶如此,为人处世何尝不是?只有在慢慢交往中凭心感受,才能窥视许多事情的一斑。同理,透过“口粮”茶,足以嗅到一方水土的烟火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的絮语:“口粮”茶不止是说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vf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