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方法想法成长励志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分享(图文稿)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分享(图文稿)

作者: 书玉2018 | 来源:发表于2019-05-09 12:15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书玉。腹有书香,品润如玉,是对自己的美好期待。喜欢阅读,喜欢与阅读之人为伴。

    今天分享一本关于阅读方法的经典书,书名叫《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美国的艾德勒。接下来35分钟的分享,分成4部分。第一,分享预热。包括作者简介以及我为何选中这本书。第二部分是呈现书中精华,此处提前声明,对于这本历久弥新的阅读方法经典,我的分享或许仅是管中窥豹,更多的呈现还请诸位翻阅原著。第三部分,以3个关键词进行小结回顾,最后提出思考3问,期待大家的反馈。

    首先是作者介绍。在学习和从事儿童阅读推广的公益服务时,除了与孩子分享故事与图画书,还少不了向孩子推荐作者。相比作者介绍,故事自带天然的魅力,孩子易于接受。但如何向孩子介绍作者呢?自问,写出那么好玩的书,是一个怎么的人?在做商业模型训练时,我们总会深挖到企业创始人的生平。对于一本书而言,作者即是本书的创始人。此处念一小段译序的原文。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早年因为想当记者,所以辍学去报社打工,后来为了改善写作,去上大学的夜间部课程。这时他读到了一本书,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本书就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思想家密尔的自传。当读到密尔竟然是在五岁就读了柏拉图的书时,艾德勒不但从此为哲学所着迷,也开始了他在大学的正式求学。

    艾德勒为哲学而着迷,而学习之道当属哲学范畴,而阅读又属学习的一种方式,或许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为当记者辍学,为改善写作上夜学。艾德勒清楚地知道:他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要做什么事情,进而他要学什么知识与技能。而这三问,是在本书之外我的学习感悟。任何在人前人后的思考与行为,终将回归一个基石假设: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这种清晰的目标感,也内化于艾德勒的阅读方法论中。

    此书常读常新,当下已是我第4次阅读此书。以务实思维引导,每次我都没有完整地读完。整体感觉有二个。首次阅读是2016年二胎以后,产假无聊开始看书,那时刚看完思达迪关于学习方法的系列书,开始寻找专注阅读方法的书籍。阅读后第一感觉是羞愧,从小在小城镇里当属小学霸,然而阅读仅为了高分,当然也有些许的小意外。前段时间为参与儿童阅读推广人考核而撰写的个人阅读35年的回顾,真阅读仅对于近三年的我而言。

    第二感觉是庆幸。如果将只为高分而阅读称之为假阅读,当下即为真阅读。为了自己的解疑释惑,有目的地取书、选段。如果没有经历寻觅与发现,当下的我与此书不会有如此的共鸣。对于平时舍不得买书的我而言,此书与《穷查理宝典》、《智慧书》、《学习提问》一般,在多次反复推敲后才购入并放于书柜,留给二宝。

    接下来是分享的第二部分:精华呈现。按照自己的理解,应用结构思维重组书中的框架,绘制了一张本书的骨架图,分为道法术三篇。第一篇:阅读的三个旅程,包括书中第1章的阅读目标、第5章的自我要求和第21章的心智成长;第二篇:阅读的四个层次,包括第3章的基础阅读、第4章的检视阅读、第7-12章的分析阅读,以及第20章的主题阅读;第三篇: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包括第6章书的分类,以及第13-19章针对6种读物,作者给出的不同阅读方法。这也是这次分享的逻辑设计。

    结合阅读的三个旅程与四个层次,梳理本书的概念图,其中针对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本次分享只选取6种类型读物的实用书为代表。一是时间问题,二是对于职场阅读而言,以实用书居多。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个人能力的不足,谨以此抛砖引玉。

    书中提及的阅读旅程,针对成熟的阅读者,至少有3个阶段。阶段一,有清晰的阅读目标。以主动阅读为前提,无任何受迫于人的因素。

    通常阅读目标有两种,获得信息和理解其义。以获得信息为目标,更关注信息的时效性,包括报纸、杂志、手机资讯等。以理解其义为目标,升级认知,为弥补认知差距而阅读此书。当然前提是,你得知道“你不知道什么?”。

    举个例子,对于商哲领域的书单,在我接触1期助教营时才主题输入。对于我而言,这类主题的书单都属于提升个人在商哲领域的认知。后续关于阅读的探讨,都是针对理解其义为目标。这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书中第一篇第一章写到: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的。

    阶段二,对自我有要求。“在阅读的时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你的阅读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阅读目标是获得利益,不论心灵或精神上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

    何以让自己保持清醒?至少提出4个基本问题。

    问题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问题2、作者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问题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部分还是全部?

    问题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联结古典老师的极其功利读书法,对于自己而言,通常在阅读前有明确的主题意向,自问4个问题。

    问题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问题2、对于我关注的主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我是否可接纳?

    问题3、关注的主题之外,是否有惊喜的收获?如近期关注其它主题、金句、延伸书单等。

    问题4、我需要做点什么?

    在阅读中是否努力提出问题,是成熟与非成熟阅读者的分水岭,这也是所谓的主动阅读。如果可以跳出某一本书,训练上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的能力,作者称之为阅读的艺术。

    阶段三,与书为伴,心智成长。引用原文“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联结破界创新的思维模型,或是认知三区的理论,唯有在舒适区以外,带上你的阅读方法,在学习区学习,才可不断地提升你的阅读技能。

    接下来我们讨论阅读的4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对于非成熟的阅读者而言,通常处于层次一:基础阅读。它是阅读的初级阶段,可以自己阅读,也准备好要学习更多的阅读技巧,但他还不清楚要如何超越基础阅读,做更进一步的阅读。可细分4阶段,学前教育接触读物、小一的认字与初级阅读,小四对词汇应用与理解,以及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时具备的功能性读写能力。以12岁为界,过渡到“成熟的”阅读者。简单来说,就是可独立阅读,但不具备阅读技巧。

    阅读的层次二、三、四,是针对成熟的阅读者。层次二,检视阅读。就是略读。当你并不清楚手边的一本书是否会得细心阅读时可以采用。它也是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的基础技能。我们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也无需担忧自己似乎读得很肤浅,通过检视阅读,从基本构架上找到自己的想法即可。具体有2个步骤。

    第1步了解本书架构,通常我会阅读非正文以外的所有内容,包括封面、封底,甚至是腰封。

    第2步是全文速读。书中提到: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在此我个人稍有不同的看法,一并抛出。在全文浅读之前,我会关注目录,只速读感兴趣的章节。遇到感兴趣的点,又会结合其它阅读方法,停一停,等等正在思考的灵魂。如同成甲老师分享的熔断不读书,遇到感兴趣的点,合书不读,尽情地思考。

    层次三:分析阅读。涉及书中第6-13章,是本书重点之一,可结合批判性思维经典书《学习提问》联机学习。分析阅读包括2阶段、8规则,以问题引导。阶段一,看看这本书谈了此什么?阶段二,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这是由浅到深的阅读探索。

    具体对应的8条规则或步骤。

    1,依照书本的种类和主题时进行类别判定;

    2,用最简短的句子或一段话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3,为这本书拟个大纲;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想要解决的问题。

    5,解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或术语,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即“论点”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构建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弄明白作者在主张什么;即“论证的逻辑”

    8,确定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也就是“适用范围”

    接下来,以这本书为例,尝试阶段一的分析阅读。规则1,将书本归类。取巧的方法,可以查询图书馆的信息,其中的分类号就可以大致反应书中的主题。这本书是G792,对应就是教育类别下面的读书方法。种类是实用书,涉及方法论,这也是作者在书中一再强调的。

    规则2,用最简短的句子或一段话叙述整本书的大意。如PPT所示,我拟了3小段。本书探讨阅读的方法,提出针对不同的读物,应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不同的阅读速度。以增进阅读理解能力为目的,书中提出阅读的四个层次,由浅至深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同时针对6种读物给出了具体的方法与建议。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演示过程。

    规则3,为这本书拟个大纲;在前面的分享中也展示了本书的骨架图。通常目录就是书的骨架,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进行重组。基于骨架之下,简述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对于这本书,我重组为道法术三篇。第一篇:阅读的三个旅程,包括书中第1章、第5章和第21章;第二篇:阅读的四个层次,包括第3章、第4章、第7-12章,以及第20章;第三篇: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包括第6章和第13-19章。

    规则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想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理论性的书,与概念相关,思考作者在问的问题;对于实用性的书,与方法论相关,思考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阅读一本书》属于实用性的书,关注后者。传授可习得的、阅读任何一本书的阅读方法;读者可通过刻意练习,习得操纵超越自身能力的书的能力。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解读,并不是标准答案。

    按下来是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针对如何阅读一系列相关的书籍,并清楚掌握其针对同一主题相互补充与冲突的问题。主题阅读包括2阶段和7步骤。在阅读准备阶段,1拟书单,2认识初步概念。在阅读进行阶段,3浏览书单的书籍,确定最相关的章节;4梳理概念体系,部分词汇在不同书籍中的称呼不一样,对于自己而言,创造一套中立的词汇;5确定你的阅读目标,列出你的问题;6界定二级主题及主次关系;7分析讨论。

    以个人学习时间管理主题为例。以“解决时间不够用”作为迫切需求,导入时间黑洞概念,学习识别与应对技巧。如刷微信,看朋友圈。目前我的微信处于屏蔽状态,除非特别关注的设置,微信的新消息均不会提醒。以时间管理为切入,实质是提升自我管理与目标管理的能力,为了保证高效,又引入精力管理,分别了解睡眠、饮食与运动。最后是深挖更底层的东西,过极简的生活,并保持一颗好奇心与童心,让时间留白,静心思考与觉察。具体可以看看图上展示的时间管理概念图。

    聊完阅读的四个层次,接下来是抛砖引玉。《洋葱阅读法》的作者,小六老师曾说过:在这个学习的时代,阅读不仅是学方法、学概念、学模型,更应该学习的是理解概念、之后基于概念自己设计实践方法。”对此观点,非常认可,只有设计自己的实践方法并实践,才有可能带来你想要的改变。结合时下流行的成甲的熔断不读法、古典的极其功利读书法、赵周的便签读书法、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以及思达迪的学习方法系列丛书,加上个人的阅读实践,用一张图展示我现行并存的三个阅读层次。

    框架阅读,是阅读的第一步。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称为“检视阅读”,个人觉得比较别扭,而且阅读范围也不完全相同。所以以“框架阅读”代之,其实就是:阅读除了主体以外的任何部分,包括它的封面、序言、摘要、结论等等。

    就个人经验而言,封面非常重要,为了提高读者的购买欲望,精华都尽可能呈现在封面,这本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或解决的方法都印在上面了。另一个就是其他大咖读者的推荐语录。他们会提到这本书对他们的感悟和启发,当然也会有本书的不足。我一点都不贪心,我只希望这本书对这些大伽有所启发,对我也能如此,并指导我实践。

    通过第一步的框架阅读,对这本书有框架性的整体认识,自问自答几个问题:我感兴趣嘛?这本书对我有用?它的主题领域是什么?结论有二:一、回答NO。我会用一份快读笔记打发,简单记录。“这本书是讲什么问题的”;“是否值得二次阅读?”;“如果要读第二次,场景是什么?”二、回答YES。值得我继续阅读。再看目录,制定阅读步骤。有时阅读步骤和各个章节是完美的匹配,例如西奥迪尼的社会心理学经典作品《影响力》、或是采铜的《精进》。但更多时候是乱序或整合,这个完全是free style。也可以按思考模型制定阅读步骤,如2W1H。

    第二个层次:联结阅读,通常会做三件事:读、记、写。

    第一件事,当然是读。在阅读中去寻求一种新旧知识的联结关系,以及新知对我的理念与行动启发。正如阅万卷书,如名师点悟。按照前期设定的“阅读步骤”,step by step 进行,记录阅读笔记。第二件事,记,用笔记记录,现有两种方式。一是快读笔记。需要快读笔记模板协助,目前简化到一张A4空白折成12个小格子就行。记录关键词语,以及自己的点滴感悟和行动方案。

    第二种笔记是语音转文字,记录书中的关键词句,还有自己的感悟。这些碎碎念的读书笔记,我称为“读书笔记点滴”,后续笔记复盘回,也可以整理一份不错的读书笔记。

    第三件事,写:读书笔记那么多,不整理复盘太可惜了。整理方式分两种,针对一本书,或针对一个主题。当读的书越来越多,发现自己的兴趣主题也就那么七八个,将前期的读书笔记按主题分类,再整理总结,写主题笔记的同时,也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关于思维导图,曾经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主题阅读,效果还不错。

    第三个层次:主题阅读。以建立自有知识体系为目的。基于个人经验用途,应用情景两个:一、做课程开发。落地线上、线下课程。二、拓展认知舒适区。如制定了六月一期的主题学习:领导力,演讲,品牌、运营。主题阅读书单的选择,以前主要是大咖推荐,而现在查找自己的印象笔记就行。这些书单几乎都是平时在阅读中随手记录,当然也有一些平台或大伽推荐的书单,也一并收集。

    联结樊登老师的主题比较阅读法,也是我平时做课程设计时常常会用到的。按主题寻找书单,对比目录。重复的,极有可能是主题的重点,得认真啃,建立对主题的基本认知。差别的,可随易看,选择性吸收。

    聊完书中的阅读层次与我收获的阅读层次,接下来谈谈书的分类。不同类别的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速度,这应该是普遍认识。但前提我们得知到这是什么类型的书。现实与虚构分成两大类,在现实大类再细分为理论性与实用性。理论性,关注概念,关注明白或了解某件事。例如历史、科学、哲学。实用性,关注方法论,关注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久的功效。简单可以总结为知与行。

    对于书中提及的6类读物,我大致将它们归归类。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属虚构大类,其它属现实大类,或称为论说类。实用书属实用小类。科学与数学、哲学书属理论小类。对于历史和社会科学,有些是跨界的,我以问号标示。针对具体6种类型读物的阅读方法,作者花了大篇幅撰写,当属本书的重点内容,在本次分享中,我们以实用书为代表。在谈实用书的阅读方法时,作者提前给我们植入了两个理念。

    第一,实用书不能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只能帮助。引用原文“关于实用性的书有一件事要牢记在心: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以本书为例,这是一本实用的书,你想要解决学习阅读的问题。但除非你真的学到了,你不可能认为那些问题都解决,消失不见了。本书没法为你解决那些问题,只能帮助你而已。”尽信书,不如无书。正如这次分享,我会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尽我所能在所选的主题中,分享我的理解与收获,但这也只能是管中窥豹,还是推荐读原著。

    第二,与你的结果和目标相关。联结极其功利读书法,阅读应有所得,甚至有所改变。聚焦实用书的具体阅读方法,作者仍是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如同尼尔·布朗的《学习提问》,通过10个问题训练你的批判性思维。小伙伴们还记得前面所说的,如何区别成熟与非成熟阅读者吗?看是否会主动提出4个基本问题。

    针对实用书,作者调整了4问。

    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与前面一样。问题2,除了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还增加了了解他要你这么做的目的。后续2个问题已完全改变。问题3,内容真实吗?问题4,这本书与我何干?      确定采取你的行动。简单来说,就是4个英文单词。What? Why?True? Do!

    还是以这本书为例子。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属于实用书。我们尝试探讨这4问。What? Why?True? Do! 

    这本书是讲学习之道,具体的阅读方法。

    为什么要阅读呢?期望自己可以习得操纵超越自身能力的书的能力,况且是一本历久弥新的阅读方法经典。

    书中所讲的规则和规则背后的推理是真的嘛?与我的经验相似,阅读的深度、速度可以变化。更重要的是,我愿意相信书中是真的。因为我被作者所描述的阅读目标所吸引。

    第四问,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阅读后我得做点什么?梳理自己的阅读方法,吸收书中的观点升级原有方法,遵循方法并刻意训练。对于一本实用的书,没有被实用地阅读,着实可惜。

    第三部分,小结回顾,3个关键词:章法、变现和迭代。

    章法。书中提到阅读的4个层次,6种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思考的工具、方法或套路,称之为思维模型。对于阅读而言,具备一定章法,或许也可以让我们在不同读物中游刃有余,甚至正如作者所期待的,操纵超越我们能力的书。

    变现。变现原意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变成现金。但是我想说的是,变现不等于金钱。金钱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但是我更看重的变现,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因为你的输出,别人获得了价值。这才是我眼中的变现。坚持学习闭环,以输出为基础,以交付对他人有价值的东西为目标。基于阅读,至少可以有4种变现路径:行动,写作,分享与授课。

    迭代,如同电脑芯片。当下采用的阅读方法,是与当下的认知匹配。通过学习,认知升级后,阅读方法自然会随之改变。这是第4次阅读这本书,目测还会有第5次,期待能达到书中提及的与书共成长的境界。持续反思、总结与调整阅读方法,也是挺好玩的一件事。反正都要阅读,那就将阅读变得更好玩一点,尝试改变点什么。

    这是这次分享的参考书单。以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为基础,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关联了曾经看过的另外几本。成甲的《好好学习》、赵周《这样读书就够了》、彭小六《洋葱阅读法》、比尔的《如何阅读》,古典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还有一套老书,思达迪的《这样学习最有效》。推荐读原著,我的分享与解读只能是管中窥豹,有兴趣的伙伴可以一并翻翻另外几本。

    最后提出思考三问。分享中,你觉得最有收获的是哪一点?为什么?你的阅读小癖好有些?你的阅读章法是什么?以上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我是书玉,谢谢大家的聆听。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分享(图文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wi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