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儿童心理学手册》(第6版)第二卷【认知、知觉和语言】第1章【认知发展的神经基础】【神经可塑性】【发展上的可塑性】【语言功能】
语言功能
关于获得第二(或第三或第四)语言的敏感期,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
Dehaene 等(1997)报告,在真正双语的个体中,第二语言的神经表征与第一语言相同。然而,如果第二语言的语言能力不如第一语言,那么功能性神经解剖(基于 PET数据)是不同的。由于这项工作中研究的双语者在生命早期就获得第二语言,初步的结论是,第二语言需要早期获得,才能使得它与第一语言在同样的脑区位置表征。
但是,这一结论最近遭到了挑战。Perani 等(1998)质疑第二语言获得的 年龄 究竟是不是关键变量,还是说这一语言的 熟练 才是关键的。
在这个研究中,第二语言的掌握年龄与说这一语言的流利程度存在共变。作者报告,后一个维度才是最关键的。因此,不管第二语言何时获得,如果说这一语言的熟练程度与第一语言相同,就会造成两种语言共享同样的神经表征。
重要的是,在手势语熟练的先天耳聋的个体身上获得类似发现;手势语涉及的脑区与使用口语的听力正常者相同。
是否存在获得美国手势语(ASL)的关键期?Mayberry、Lock 和 Kazmi 报告,如果生命早期接触手势语(在那些先天耳聋的个体中),或者在生命早期接触口语,但后来失去听力,这样的耳聋个体手势语的流利性,远远超过在生命早期没有暴露于手势语和口语的个体。并且,Newman、Bavelier、Corina、Jezzard 和 Neville (2002)报告,只有在青春期以前获得美国手势语的个体,其美国手势语才与口语在脑中相同的位置表征。
因此,尽管总体上似乎并不存在获得美国手势语的敏感期,看来确实存在与口语相同的脑区表征美国手势语的关键期,以及高熟练水平手语能力的敏感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