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11.27王崧舟老师《语文要素再审视》心得体会

2021.11.27王崧舟老师《语文要素再审视》心得体会

作者: 二马fxx | 来源:发表于2021-11-28 06:58 被阅读0次

王崧舟老师的讲座《语文要素再审视》听后醍醐灌顶。

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语文教学不能只训练语文要素而忽略人文主题;不能只为了知识而教。语文学习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教化人的。教化人是主要目的,作者是如此,读者也如此,作为被选到学生教材里的课文更是如此。我认为没有一个作者是在写作时先考虑写法再考虑自己想表达什么的。包括我们给学生命作文题,也是先提示写做内容,写作主题,最后再提写作方法。所以教学课文亦应该先理解人文主题,作者写文目的,在此基础之上再来欣赏为了把要表达的表达清楚而采用的写作方法等。就像人买衣服买的是件衣服,适合我穿,适合我这个季节穿,然后我才选款式。我们欣赏文章亦如此,先欣赏人文主题,再欣赏语言和写法。比如我们队曹雪芹的《红楼梦》的研究,对吴承恩《西游记》的研究,对雨果的作品欣赏,还有对列夫  托尔斯泰作品的赏析等,都是先肯定作品的主题,再来赏析语言、写法。

我很赞同王崧舟老师的讲座主题,对语文教学,语文要素不能与人文主题对立、不能空泛、不能割裂、不能僵化。还是那句话教书先育人,先化思想,再教方法。

这也是作者最初的目的,没有一个作者写文时为了方法而写,他们也是先有思想才有文章的,写文的过程就是化人的过程,欣赏者也是在化人。没有一个读者是先看写法好才看,而是先被思想感化,才去慢慢赏析的。

语文课本的编者是化人与写法兼顾的,但我认为还是化人在前的。

补充:今天早上我又仔细听了一遍王崧舟老师的讲座,很受益。特别是对写批注的教法,先引导学生原生态阅读,有了沉浸式体验,才有创造性想象,最后才会有多角度批注。对于批注的位置,批注的角度,我认为只是对批注的分类,也只是起个经验引导,不能当做主要的学习任务。要说王崧舟老师讲的批注是“珠子”,那后者就是那个“椟”。没有珠子,要椟又有何用?

还有对小说的教学也是需要仔细品味的,有机会了我还会反复去听,每次听都会有新收获,这就是大师级别的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11.27王崧舟老师《语文要素再审视》心得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jc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