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纲领条目

作者: 君子儒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20:03 被阅读0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教人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弃旧图新,成为最好的自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自己,才能有明确的人生方向;有了明确的人生方向,才能够身心平静;身心平静才能够安然不乱;安然不乱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有所收获。万物都有根本和末节,万事都有结尾和开端,懂得事物的主次和先后的顺序,那么你就接近大学的宗旨。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自己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的人,先要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想要修养好自己品德,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让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积极学习探索事物真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探究事物真理以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了才能内心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德,修养了自己的品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才能治理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着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上至一国之主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将修养自身的品德作为根本。如果根本乱了却能做到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的。正如你尊重的人却不尊重你,你不尊重的人却尊重你,这样的事从来没有过。

相关文章

  • 大学:纲领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

  • 三纲领、八条目

    《大学》中提"三纲领,八条目",是治国平天下的准则。 “三纲领” 明明德:任何人都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它...

  • 《大学》:格物与致知 学以致其道

    《大学》有三纲领、八条目之说,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 重读《大学》续

    《大学》全文才2000余字,是儒学《四书》里开宗明义的首《书》,其重点只有两个,即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即明...

  • 何谓整全的学问(2019-01-25)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一个完满人格的全部的“纲领”,后面的所谓八条目,...

  • 三纲领八条目(百度转载与转言)

    三纲领八条目是指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格物”、“致...

  • 什么是格物致知

    儒家《大学》提出“三纲领”和“八条目”,乃是人达到“内圣外王”的根本之道。明了此“三纲八目”并忠实地践行,...

  • 格物与诚意

    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格物,致知之...

  • 道学的三纲八目

    为了强调与新学的区别,道学找出的儒教经学上的学说,是《礼记·大学》的所谓的三纲领八条目。 道学可以说是在《易》的形...

  • 朱熹的治学逻辑:经义、纲领、条目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排列顺序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是沿袭了程子的观点。 程子认为,《大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纲领条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wl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