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11344/02a3e7ad05b753f4.jpg)
每到岁末年初的时候,加班就成了常态,没人喜欢加班,但是出于责任感,这是不得不做的事。也因为不得不做的事,而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尝试给自己和家人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比如看电影,或者外出旅游了解陌生的世界。虽然如此,挤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读读书,还是可以做到的,哪怕牺牲睡眠时间。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提过一个例子。一对厨子,饭馆打烊后,他们在后厨,自己给自己炒了盘菜,找点小酒,很惬意地饮食一番,舒服那一两个时辰。古龙说,他们还活着,就是因为一天还有那么一两个时辰。
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每天能读一个小时书,生活对我来说就是有意义的。
2018年阅读了50本书,虽然不多,但也增长了不少知识。这些知识似乎与我的工作和生活无关,它无法让我升职加薪,也无法让我在工作之外赚到钱,而且很多书读过就忘了,那些书里的知识也不会长时间储存在脑子里。
具有功利心的人会认为这些都是无用的知识,既然无法赚到更多的钱,不学也罢。是啊,这些知识虽然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给我带来一点愉悦感,但它并没有改变我的生活。
那么,知识无用,为什么还是会有人去学习它?
无用的知识真的没有用处吗?我不这样认为。它至少有以下几个用处:
(一)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读无用的书,学习无用的知识,也许看过就忘了,但是你所接收到的信息会慢慢构建你的思维方式,思考逻辑,你会发现自己脑中开始潜移默化地构建了一个思维系统。这种变化是缓慢而微妙的,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会逐渐提升,遇事更有判断力,做事更有条理。
(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说话的技巧无关,而是与知识储备和情商有关。“没话说”“不会说话”的根本原因,往往在于“肚子里没货”或者情商不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表达的时候将那些有趣的例子和金句信手拈来。而人的情商积累也是和读书有关的,你读过的书能够让你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他人的情绪。
(三)看到更大的世界。你从那些无用的书中了解到的任何一个人,看到的任何一个故事,思考过的任何一个观点,都会让你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认识。你能够理解身边为什么发生了这样那样的事,也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行为和动机。慢慢地,你会看到更大的世界、多元的价值观、多种生活方式,你知道生活有无限可能。
(四)构建知识地图,人不会狭隘。作家冯唐在医学院学解剖的时候,他问内科主任:“颅底十个大孔,您还记得哪个是哪个吗?哪个都有哪根神经、哪根血管穿过吗?”估计那个内科主任心里非常恨他。他当时的回答是:“我虽然忘了一切,但是我学习过,我清楚地知道怎么学习。”无用的知识也是如此,哪怕学过就忘了,哪怕暂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如果需要,我们知道去哪里找。因为我们学过,我们知道这些知识存在,有了知识地图,人不容易狭隘。
(五)融会贯通。所有的知识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融会贯通的思考是这样的:这个道理还可以用到什么地方去?你脑子里的知识点越多,融会贯通的机会就越大。那些博览群书的人,他们在遇到未知的时候,更有可能迅速地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找到可以用来融会贯通的知识类比,他们因而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我每次看到知识和见解想通的时候,心里就特别高兴,这就是知识的魅力。
如果学习每一项知识都要求它有用,做每一件事都要考虑透投入产出比,那人生不是太无趣了吗?
梁文道先生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人生最忌急功近利,留一些无用的时间给自己,学习一些无用的知识,培养一两种无用,却真正喜欢的爱好,虽暂时无用,日后或许可为大用,久而久之,无用,也能成为实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