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书
沙拉及两个儿子沙拉:上海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
沙拉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在她离婚后,她不想成为一个失败的母亲,所以她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寻找犹太人教育孩子的秘密。
在犹太人育儿观的影响下,沙拉完成了从“直升机父母亲”到“二线母亲的转变”,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两个儿子在不到三十岁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并且成为了世界富豪。
她的故事也吸引了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鲁豫有约》等三百多家媒体的报道。
图片来源丨网络这本书是沙拉通过借鉴中国教育和犹太人教育的精华,总结出的育儿理念。
有助于中国家长看到中国当下因为家庭教育不当,家长投入的爱没有见效,反倒让孩子成了“啃老族”,“巨婴”,“草莓族”(外表光鲜,实则脆弱)的悲哀,解决孩子在学校成绩很好,却因生活技能、不会与人交际等能力不足而生活不幸的问题,思考为什么孩子到了大学还是不知道自己兴趣所在,只能随波逐流的现象。
读完这本书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父母教育的误区对孩子带来的隐形伤害,以及为什么犹太人人口不多,却成就辉煌的原因。
此外,这本书还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中国父母爱孩子的四大误区
1. 素质教育=艺术教育
国内开始流行“素质教育”,于是素质教育被错当成了兴趣班,如钢琴、美术、书法等。却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忽略了生存能力、为人处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等能力的培养。
而这些却是孩子在社会生活获得尊重,实现价值必不可少的能力。
中国父母认为好分数=好学校,好学校=好文凭,好文凭=好工作,但是,好工作≠事业成功。许多中国父母为孩子们做了一切,比如洗衣服、整理床铺,甚至整理书包,以节省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好好学习。
图片来源丨网络他们认为,当孩子从大学毕业并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时候,孩子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并不是这样,孩子的发展除了和成绩有关,还涉及到很多因素,如情商、逆商、沟通能力等诸多软实力。生存困难,与身边的人难以打交道,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又怎么能有长久的发展。
于丹曾经说过:“让锦衣玉食下的孩子摆脱忧愁的方法是让他们自己‘辽阔’起来,帮他们建立人生目标。当一个孩子的世界只有奥数和英语,只有练琴和考试,他就无法明白什么是理想、责任和社会担当。”
2. 爱=给他们想要的一切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家长们把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想让孩子不再受自己小时候所受的苦,就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父母们成了“孩奴”,而孩子却不体谅父母,追求名牌,肆意攀比。如果父母不能满足的需求,有些孩子甚至威胁父母说要自杀。
孩子得到的幸福太快,就根本不会去想幸福怎么来,也不会珍惜幸福。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我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
当成人以后,发现欲望并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而且不知道如何应对。被满足感填满的孩子,也会比较脆弱,听惯了好话,一旦遭遇别人的批评就会很难受,无法适应。一旦遇上生活飓风,容易爆发“人生危机”。
3. 不懂得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家里,大人们常常追着一个孩子喂饭,哪怕孩子想要星星,他们也想方设法去摘。孩子伤心,小脸一耷拉,父母马上服软。无原则地给予孩子宽容和耐心,而聪明的孩子却借此来威胁父母。于是,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规矩,父母却也束手无策。
4.过度抚养
父母倾向于为孩子做决定,帮助孩子选择学校、事业和配偶。他们认为,孩子缺乏正确决策的经验和智慧。当孩子们责备他们时,他们会冠以爱之名。
这是一种对孩子心灵的侵犯,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最近北大博士生王猛拉黑父母,与父母决裂就是典型的例子,父母只是关注于孩子的学习,一手包办所有事情,甚至孩子的朋友都是他们为孩子精心挑选的,导致王猛动手社交能力差,以至于他到了大学和别人相处有困难,也不知面对别人的恶意重伤。
这些让他感到极度自卑,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了心理问题,工作也无法继续。
后续请关注续篇
卖春卷的单亲妈妈培养出两个亿万富翁,秘诀是什么?
文章作者:葛小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