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静静地躺在床上,想一想最近自己的状态,可谓是忙忙碌碌而又碌碌无为。每天很忙,却又没有忙出什么头绪。
一想起还有几件没有完成的手头工作,心里就伴有几分焦虑。想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些事情,还需默默下个决心,立即行动,“速战速决”。
生活虽是一地鸡毛,但不乏有岁月静好的片刻。
昨天看到苗老师发的朋友圈,用四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晓霞老师260页的书——《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且写下了自己的读书体会。苗老师真是一个励志的人,我们虽未曾谋面,但是隔着屏幕我都可以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也能感受到她如一束光,亮亮的,暖暖的。
昨天听了好几个讲座,有“榆林教育云”的讲座,也有新课标培训讲座,听了很多。掩卷沉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两个话题,如动人的电影画面,现在依然在我脑中反复播放,一遍又一遍。
上海张雪龙校长的讲座题目我现在想不起来,但是他的“三个交朋友”,我牢牢记在了心里。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一个研究者,要多和书籍交朋友,多和教育专家交朋友,多和自己交朋友。
有人说,听讲座时,你心里有什么便会记住什么。这一点我深度认可。几个讲座中,张校长的讲座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原因有二:2018年我去上海参加名师培训时,现场聆听了张雪龙校长的讲座,源于讲座的精彩,课间休息时间,我请教张校长推荐两本他的书目来读,谁知张校长让我留下地址,几天后他将自己的两本书邮寄送给我。昨天再次遇见张校长,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听得就格外认真仔细了。第二个原因,不用说,张校长的讲座内容依然是那样精彩,很多观念是讲在我们一线教师心里的。
“多和书籍交朋友,多和专家交朋友,多和自己交朋友。”个人认为,三者有一定的辩证关系。多和书籍交朋友,通过书籍这座桥梁,我们就可以“相遇”专家;“遇见”了专家,我们就能从他的文字里汲取到一股又一股的精神力量,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话说回来,我们只有多和自己交朋友,才有机会多和书籍交朋友,多和专家交朋友。
当然,我的理解有些狭义。从广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阅读,学习和写作。不管怎样,我更愿意将张校长的“三个交朋友”变成为我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圭臬,成为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讲座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郑教授的“劳动教育”。此刻,我甚至忘记了郑教授讲的其他内容,但是他的“劳动教育”改变了我以往对劳动的认知。
“劳动可以创造价值,劳动本身是美好的。”他从生活中看到的一种现象讲起,很多班主任将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来惩罚那些犯了错误的孩子,以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郑教授讲,班主任的出发点是对的,体验劳动。其实底层思维是错误的。
劳动本身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但是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让学生体验劳动,这是对劳动教育的玷污。
“双减”文件精神,要求我们落实践行“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美好和价值,而不是让孩子在心里厌恶劳动。这是“劳动教育”讲座带给我的新的认知。联系我们的教育工作与生活,工作中不乏有一些这样的劳动惩罚的例子。看来,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知的改变很关键,也很重要。否则,“教育乱象”将层出不穷。
杨绛先生说:“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华似锦,浅浅喜,静静爱,深深懂得,淡淡释怀,望远处的是风景,看近处的才是人生,唯愿此生,岁月无恙;只言温暖,不语悲伤。”
很喜欢这样的安慰。所以,我们要学会乐观,要学会静养心灵,尤其要学会享受这些“一地鸡毛”里的岁月静好。
片刻的岁月静好,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