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兰亭集会不单是文人集会,也不是军事会议,而是政治斗争调停会

兰亭集会不单是文人集会,也不是军事会议,而是政治斗争调停会

作者: 清林剑客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23:32 被阅读0次

    公元353年即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一个传统的春游踏青节日。此时,当朝的会稽内史兼右军将军王羲之邀请朝中名流孙绰、谢安等人,在绍兴兰亭集会,意在饮酒赋诗,赏春作乐。

    像这样的聚会,在当时的社会,以及在当时的这些人中,也算是比较常见。可偏偏这一次,酒后的王羲之写出了神作《兰亭序》,于是,让这场聚会在历史上熠熠生辉,这篇书法作品,书法成就大过文字成就,更是大过了整部诗集的所有诗篇。后世称为第一行书。

    要说这兰享集会,本来是一场诗歌集会,可怎么和政治斗争调停扯上了关系呢?

    首先看下集会的成就

    魏晋时期有很多士家大族,他们崇尚清谈,名士风流,纵论玄学,高谈佛道。而当时,每年的季春上巳日(一般为三月初三)时,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这个传统民俗称为修禊。

    《后汉书,礼仪志》即有“祓禊”(祓是古代除灾祈福仪式),此志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 为大洁。”去宿垢,是除去旧病。

    东晋穆帝时期,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王羲之邀请了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41人里,有当时的著名文人,也有军政高官,在此集会上要求各人做诗,没有诗的,要罚酒。

    就这样,最后写成了37首诗,其中

    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凝之,王肃之,王彬之,王徽之,袁峤之均写有2首诗。

    还有郗昙,王丰之,华茂,瘐友,虞说,魏滂,谢绎,庾蕴,孙嗣,曹茂之,曹华,桓伟,

    其他人,因为诗不成,各罚酒三杯。

    最后将写成的37首诗,编为一本诗集,称为《兰亭集》,最后,大家公推王羲之为此诗集写一个序,于是就有了一个比诗集中的诗更出名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王羲之写《兰亭序》时处于微醉状态,但他的书法功底深厚,用他最擅长的中锋行楷,洋洋洒洒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一挥而就。众人看王羲之行书时无不秉声敏气,看得心旷神驰,如痴如醉,更有的人看得心惊肉跳,暗自惭愧。

    墨迹还未干透,朋友们就一致赞美王羲之,认为无论从文章的角度,还是从书法的角度看,都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妙精品。对于大家的称赞,王羲之并不觉得怎么样,他只觉得这是朋友们惯例的夸赞。

    后来王羲之醒来后,仔细看自己醉中的这篇《兰亭集序》,竟比以前的书法要精彩得多。

    随后,他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兰亭序一书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我们看一下集会到场的人物

    兰亭集会的参加合计42人,包括了当时东晋的主要士大夫家族,还有20 几位军政要员。王家,谢家,郗家,庾家,孙家,桓家等人悉数到场。

    王家到场的人是最多的,:王羲之、王玄子,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献之(王羲之带着自己的六个儿子到场,王献之时年还不到10岁),还有其他王家的相关人物王彬之(权臣殷浩僚佐)、王元之、王蕴之、王丰之。

    谢家:谢安(后来的淝水之战主将)、谢万、谢绎、谢瑰、谢藤;

    庾家:庾蕴,庾友;

    桓家: 桓伟(当时的权臣恒温之子)

    郗家:郗昙(王羲之的小舅子,有的史书记载,兰亭集序的原书就在他的墓中)

    孙家:孙绰、孙统、孙嗣

    徐丰之、袁峤之、华茂、虞说、魏滂、曹茂之、曹华、卞迪、卓旄、羊模、孔炽、刘密、虞谷、劳夷、后绵、华耆、任凝、吕系、吕本、曹礼。

    参会的42人中,22人具有军事背景,更有3人在前线身居要职。

    集会的政治原因

    时间回到公元339年,此时当朝太傅、丞相王导病逝,琅琊王氏的荣耀一下子落到了年仅18岁的王羲之身上。此时的王羲之已经被太尉郗鉴选定为东床快婿,俨然东晋朝廷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

    而比他早一步崛起的是桓温。桓温的父亲桓彝在平定王敦之乱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时桓温尽管只有27岁,但已经官居琅琊内史,身兼辅国将军,还娶了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儿南康公主,是当朝皇帝司马岳的大舅哥,名副其实的皇亲贵胄。

    与王羲之相比,桓温更喜欢政治。公元344年司马岳去世后司马聃继位,仅一年之后,桓温就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实际上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

    而一直以来不满东晋世家大族大过的朝廷皇权代表司马家族,这时为了对抗传统的旧贵族王谢家族,同时为了遏制恒家势力,开始培养一股新势力,于是找到了殷浩。

    殷浩,字渊源,陈郡长平县(今河南省西华县)人。殷浩接受了会稽王司马昱征召,拜建武将军、扬州刺史。以便抗衡大司马桓温。

    殷浩的崛起,加剧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和恒家,以及旧贵族王家,谢家,郗家,庾家等产生了利益的冲突。尤其是和恒温的矛盾更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于是,此时,做为旧贵族领袖的王羲之开始琢磨进行政治势力抗争调停会,一方面要向新崛起的殷浩以及恒家证明,我王谢家族势力仍在,你们不要太过张扬。另一方面,建议双方停止内部斗争,一致对外,毕竟北方的少数民族才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就这样,以调节政治矛盾为目的,以诗书会友为契机的兰亭集会,在当年的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王羲之的主导下,召集到了当时的老牌贵族王家,谢家,郗家,庾家的诸多代表,也请来了恒温之子恒伟,还有既是王家代表殷浩僚佐的王彬之。从结果上看,应该也是成功的举行了。因为此后,东晋朝廷基本上比较平静。

    到了年底,永和九年冬天,在王羲之的调和下,暂时没有了内部矛盾的东晋,派殷浩率领七万大军大举北伐。意图发力统一北方。恢复西晋初期的荣耀。

    王羲之没想到的事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殷浩这次北伐,以大败而告终。

    殷浩到许昌后,正遇张遇反叛,谢尚又遭大败,只好退回寿阳。之后再度进军,驻扎在山桑,恰逢姚襄(殷浩出发时的前锋)反叛,殷浩胆怯,丢下辎重,退守谯郡,器械军粮尽为姚襄所夺,士卒死伤、叛变者不计其数。殷浩派刘启、王彬之在山桑攻打姚襄,都被姚襄所杀。就这样,北伐事业,在内部的叛乱中,直接失败了。

    殷浩的失败,让恒温抓住了把柄,上书指责,并最终殷浩扳倒。至此,恒氏家族在东晋占据上风。并顺利压过了王谢。

    最终,几十年后,恒温之子恒玄,更是直接篡晋,建议了恒楚。恒楚维持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是却进一步把东晋的内乱推向了极致,也将东晋推进了历史。因为东晋灭掉了叛乱的恒楚后,不到20年,东晋是彻底灭亡了!

    注:《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如《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兰亭集会不单是文人集会,也不是军事会议,而是政治斗争调停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iv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