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曾经搞了个小说论坛活动,挺成功,很多人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我总结了一下,大家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意象、人物对白和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小说面向的受众等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我特别信奉最后发言的老师说的,要想写好小说,生活积累是一方面,还必须做好文学积累、文化积累。
那么,我想从文化积累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文化包括了很多方面。其实要给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很难,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都可以称之为文化,比如民间的一些风俗、服饰、歌舞等等,就连茶、酒、食品等都可以形成文化体系。也可以说,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这样说来,我们通常会对某位什么都懂的人说,你真有文化。
要想写好小说,文化积累尤其重要。我们看《红楼梦》,几乎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除了其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外,饮食、建筑、服饰、风俗、园林、绘画、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无所不精。几乎所有名著,都不是单纯的只有优美的文字,因为小说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要,诗词在抒情和言志方面有自己优势,散文杂文相对来说一般都是从自我出发,社会功效高,但是带有完全个人感情的东西,而小说虽然带有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倾向性,但是落笔必须是客观的,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再创作。作者的情绪表达是隐性的,这也就注定了小说完成后,是一个没有定型的产品,需要读者在读的过程中再加工。我们说的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写小说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不是说就不需要文化积累,我经常看到很多小说,几乎通篇就是对话。有的小说,可能需要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可有的小说,完全可以用叙述手法来表达相通的意思,却用对话来表现,有些话就成了废话,也就是,字数不够,对话来凑。很多小说都有这个通病。
对于一些比较深沉的小说,可能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就十分重要,衬托手法十分关键。比如《白鹿原》,我们可以看看,对话并不多。而我们再来看有些小说,特别是言情类的,是不是对话就很多呢?这就是根据主题来决定形式。如果文化素养不够,简单说,基本功差,那么在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考验作者功力的地方,就会感到很吃力,这个写不好,势必影响整篇小说的效果。因此,文化素养是创作小说的基本素质。
怎么提高文化素养呢?也就是说怎么进行文化积累呢?这个话题一句两句话很难说清楚,不过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阅读,二是深入生活。深入生活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像我们平时的细致观察、参与各种实践、采风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里不多说。重点讲下阅读。
我们知道,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大量名著,他的作品被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托尔斯泰不仅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实验,到国外考察,而且博览穷书,不断增长知识,使自己眼界和心胸越来越开阔,思想不断进步,才写出那么多反映俄国广阔社会生活的名著。
多读书,是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在我们当今充满快餐文化的时代尤其迫切,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读一部名著,那么,你的收获要比你从网络、电视等上面专门学习一年还要大。这种收获,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独立的思考,思想的净化和文学鉴赏能力,文化层次的提高。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文化素养,这是写好一部小说,写好所有文学作品必备的先决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