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
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
本期对话嘉宾:
全国建筑设计大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胡越
初
见
胡
越
他正在工作台上挥挥洒洒。走过去,脚步声也没有丝毫惊动他。他的凝神和认真让我感到惊讶,了解之后才知道,其实他不仅是一位建筑的设计者,还是一位音乐的知音,一位书籍的友人,不同的身份都拥有一颗跳动的心,一种专注的人生态度。他说,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音乐和读书。
音乐者 —— 时间的艺术
建筑和音乐分别是空间和时间艺术的代表。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但它也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
—— 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
乔托 · 卡努杜
﹃胡越﹄
“我从高中开始就习惯了每天听音乐,那时候兴趣爱好有很多,到现在音乐可能是我唯一一个没有中途放弃的东西。我现在经常会在设计创作的时候听,音乐成为了我工作的一种抽象背景,也成了我灵感的源泉。建筑和音乐一静一动,但都流淌着艺术的魅力,有时候时间艺术会给我启发,让我在进行空间艺术创作的时候多点灵性,这样能把建筑做活。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和建筑有种内在的联动性。”
歌德、雨果、贝多芬都曾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这不仅是因为古希腊有关音乐与建筑关系的美妙传说,而是因为两者的确存在的类似与关联。这种关联,使艺术家得以从不同的艺术中得到激励,也使各种艺术有可能互相“移植”和综合。其实胡越工作非常忙,能用来听音乐的时间并不太多,不过好的音乐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感悟的,只是听听并不能听出深度。
﹃胡越﹄
“音乐是静穆中生长出来的灵魂,很多建筑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北京的故宫。从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直到景山,沿长达七华里的中轴线展开,十几个院落纵横交错,有前奏、有渐强、有高潮、有收束,几百所殿宇高低错落,有主体、有陪衬、有烘托,雄伟壮观的空间序列俨然一组“巨大的交响乐”。还有意大利比萨教堂的钟塔,塔的顶层装有七只音阶钟,能发出“do、re、mi、fa、sol、 la、si”七个音,成了一座有趣的“音乐塔。
建筑设计中讲究主题与形象、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性格与风格、色彩与色调等建筑艺术法则,这与音乐创作艺术法则相互关联,两者在美学信息方面更是息息相通。胡越专注于音乐,希望更多地了解音乐的内涵,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定会在建筑创作设计中获得更大更多的自由,得到更为有益的启迪和奇妙的灵感。
思辨者 —— 对知识的渴望
在《观看,书写:建筑与文学之间的对话》当中,著名作家索莱尔斯与建筑家鲍赞巴克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思想对话,交织融会了这两位当代名家在建筑、文学、音乐、哲学等领域的独特见解。从古至今,几乎所有建筑师都会储备大量知识,他们对于思辨的渴望也都非常的急切,阅读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所以建筑师们都爱阅读。
﹃胡越﹄
“读书能培养建筑师的气质,而建筑师的气质,又往往会影响他的作品。”
原来的胡越很喜欢看书,他常常在课余时间看一些和专业相关的书籍和杂志。他的大学时代,正好是欧洲建筑思想盛行、欧美建筑相对活跃的时候。后现代主义现在已经日渐衰微,在他的读书时代,“后现代”还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后来知道,后现代建筑强调结构、有了新现代的苗头之后,胡越觉得,这一切给他的触动很大。
现在他经常忙于工作,分给阅读的时间很少,只好利用零碎的时间去阅读。如今科技发展迅猛,网上还出现了一些阅读书籍的语音栏目,他便开始听书,早上醒来在听,等待的空隙听,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在听,虽然这样方便了不少,但有时候他也会苦恼。
﹃胡越﹄
“有些知识类的书籍,听一听可以记住,而对于有些思辨的书籍,我还来不及思考则就很快听过去了。其实经典应该需要一段完整的时间去好好读一读,看和听毕竟是不一样的。自己可能不会再和这些写经典的大师交流了,所以要仔细地阅读和思考他们的著作,不然随便看看听听也是浪费时间。”
胡越对于知识和思辨的渴望,是源于他对建筑的更为深层的理解:建筑就是知识的构筑和思想的产物。
就像人们竖起一块石头,在石头上刻下一个字母,每个字母是一个象形文字,每个象形文字托起一组思想:埃及方尖碑中的崇拜、中国城墙的防御、罗马凯旋门的记功……无一不是单一思想的具体象形。可是简单的词组永远不能表达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思想,欧洲的宗教信徒们开始用时间与耐心来一步步完善他们的建筑,直到他们可以用一种永恒的、可见的、可触摸的方式把那些漂流不定的象征固定在一块一块的石头中,造就了一个个美轮美奂的教堂。
建筑师胡越就是在一步一步发展他的生命的建筑,因为在他的哲学里,生命的感觉永远比永恒来得更重要,他设计规划,反复修改……成就了一个个人本的建筑。
﹃胡越﹄
“读书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自己从中受益匪浅,真的希望年轻人每天都坚持读一读书。读书一方面给工作带来了更多思路,另一方面也对人的内在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读书与建筑从来不曾有隔阂,设计出的建筑上充满了文字和意义,也是设计者对于知识和思辨的渴望的体现。”
档案声音
对于音乐和读书,胡越都是一种专注的态度。音乐和设计的融合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相互交叉与影响,而作为与艺术平行的第七种“艺术”的文字,则是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一剂润滑剂,能让两者得到更好的融合。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声音,也都有自己的灵魂。静默在时空中的每一栋建筑,都像一本书,有自己的故事,也像一首歌,有自己的乐章。
本期索引
档案编号:20170630
【36-1-1】乔托·卡努杜:意大利人,早期电影理论家,长期生活于法国。
【36-1-2】《观看,书写:建筑与文学之间的对话》:凝结了法国著名作家索莱尔斯与建筑家鲍赞巴克的思想对话,交织融会了这两位当代名家在建筑、文学、音乐、哲学等领域的独特见解,是一场思想的交锋与对撞,也犹如一场别具一格的交响音乐会。
【36-1-3】索莱尔斯:菲利普·索莱尔斯。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思想家。
【30-1-4】鲍赞巴克:克里斯帝安·德·鲍赞巴克是一名建筑师、都市设计师、艺术家。
- End -
本文由档案记录人原创撰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欲给档案君提供宝贵建议,请在 | 建筑档案 | 公众号中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