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学生在朋友圈晒了一本书《天蓝色的彼岸》,很好奇,问她主要讲什么。她私信我:“老师,我说不好,给你看看前序”,她拍了两页序言给我看。大致关于生命与死亡的书。我决定买来看看,四天后到,到了当晚用5小时左右读完。第二天早上,我回复她,“张扬,我看完了,就是一本以死亡视角来审视生命价值,要我们珍爱珍惜生命的小说。”张扬说是。
《天蓝色的彼岸序言》来而不往非礼也,学生推荐我一本好书,我更应该投桃报李,推荐她一本好书,就这么巧,我刚刚读完了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个世界有时候就这么奇妙,巧的惊人:一周前,刚刚因疫情放假,无聊的不知道干什么,恰恰网购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收到了,不早不晚,有本这么适合的书看,时机也对,主题也对,于是用了2天一气读完。书是给青少年写的,类似小说,言近旨远,引发我很多新思考:关于人生,社会,品质…我想接着读第二遍,但缺少温故的耐性重读。就这么巧,就在这时,看见张扬朋友圈发这本《天蓝色的彼岸》,题目很别致,引起了我的兴趣。温故永远不如知新有诱惑力,没有接着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我接着读《天蓝色的彼岸》。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天蓝色的彼岸》读完之后,我发现更有趣的巧合:这两本书惊人的相似,体裁相似,主题类似,都讲人生,都说生命,是珠联璧合的两本人生哲学小说,然而,一个是日本人写于日本战后,一个是英国人写于当代,不同国籍不同时代,居然同一时间凑集到了一个正处于受新冠肺炎遭受疫情影响被迫放假,正需要思考人生思考活着价值的人手里。而这个人,教师的身份,又多么需要把书中传递的积极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而这两本书,又恰恰是写给青少年的。平时,基本上不读小说,尽管时不时读点杂书,也没这么巧合时。世界的奇妙有时候让人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为什么在全世界新冠肆虐之时,让我读完关于生命又读关于价值的小说,真是偶然?
我首先想到的是推荐给张扬,还人情,我私信张扬:“这本书(《天蓝色的彼岸》)要我们珍爱生命,并且角度新颖,以死亡视角来讲。中国人最不愿望说死,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可见中国人不太关注死亡以后的事。中国人关注怎么活好,就这么巧,我刚刚看完一本关于怎么活好的书,也很适合你们读,推荐给你,日本人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不妨看看。”张扬回复:“ 好的老师,等能送快递了就买。”此刻,我觉得有意思,有意义,甚至比我按部就班一节一节讲政治课有趣的多。有人说,一人智短,两人智长。没有学生推荐,我看不到《天蓝色的彼岸》,没有我的推荐学生也不大可能在此时知道《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关键是,这两本书,在此时此地,一起读来,是多么地合适,多么地有意思。
尽管全世界疫情肆虐,尽管我们河北疫情癫狂,但是我们热爱生命,珍重人生的态度一点也没受到影响,我们,将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