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发起了一个活动,叫#dayX:我今天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
鉴于我不知道这个活动能持续多久,也不知道这个活动能否到达自己既定的目标。我设置成了“只对自己可见”……
当时我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我目前的育儿现状和育儿问题,现状是:我与孩子的相处好像越来越急躁,越来越不平和了;问题直观表现是:我吼叫孩子的次数越来越多。譬如:她不穿鞋,不穿袜子,光脚在地上跑,会被我吼;她吃饭拖拖拉拉,会被我吼;她在床上折腾一个小时,才能被哄睡,会被我吼。诸如此类,被我认定的“恶习”两个手都数不过来。
在与孩子的吼叫过程中,我发现我越吼她越不听,她越不听我越吼,这分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而她,还不到3岁,可我还想一直停留在貌美如花的18岁……若长此以往,我由18变成黄脸婆真是迟早的事。并且从上面的“越来越”可见程度之频繁,斗争之激烈。所以我迫切想改善现状,并解决问题。换言之,天底下有谁会想当一个“大嗓门妈妈”呢?
#day1:我今天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
今天,她把存钱罐里的钱洒了一床,然后从抽屉里翻出我做蛋糕的裱花袋,把钢镚分成五摊儿,一把一把装进裱花袋。除此之外,地上还散落着5、6个未用的袋子……
我想她开始学会分类了,也挺好。
#day2:我今天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
午睡后,她突然坐在床边开始哇哇大哭,问她为什么哭。她回答:“因为我想哭。”我说:“那你想哭就哭吧,哭够了叫我。”于是,我去给鱼缸换水,她哭得更大声了,并歇斯底里喊叫。我一边换水一边问她,“你哭够了吗?”她答没有。后来,狗从客厅跑来看她,她一边摸着狗的头一边抽泣,过了三分钟后,她不哭了。
孩子的哭声,是挺烦人的,但她说“因为想哭”,看来是和成人一样,也需要段排遣莫名忧伤的通道和时间。好吧,我可以等。
#day3:我今天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
今晚哄睡,又费了老鼻子劲。我在和她听完故事以后,就开启了“装睡”模式,为给她营造氛围,我调高了自己的呼吸声音。她先是问我:“妈妈睡着了吗?”见我不说话,她开始唱“小燕子穿花衣。”唱了一会儿后,她开始自言自语,“小朋友你好,我是涵涵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就这样,她一直念念叨叨,念念叨叨,我越听越清醒,但只能闭着眼一动不动,大概一个小时以后,她睡着了。
给她盖好被子后,想着再让我多待一分钟,估计我又会发飙,还好我忍住了。
#day4:我今天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
她摊了一床一地的玩具,其中包含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鸭子;还有各种恐龙和积木。我洗完锅碗瓢盆进卧室后发现自己都没有立足之地,让她收拾玩具。她说:“我不收拾,妈妈收拾。”因为急着哄午睡,所以我没说什么,开始猫着腰,一把一把的,把她的玩具都抓在几个包里和桶里。眼看我快收拾完了,突然,她带着哭腔说,“妈妈,大鸭子不是放彩虹包包里的。”然后,又看了一眼左边,“妈妈,积木现在不装桶里。”于是,她把我装了的玩具又都倒出来!在我怒火马上要窜上来时,她一边说“小鸭子是放彩虹包包里的,恐龙是放小熊包包的,大鸭子是放条纹包包的”,然后自己一边把物品往各自包里放。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除了耐心等待外,我还能给你什么?
#day5:我今天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
她看着书,抬头问我:“妈妈,下雨怎么办?”我说:“打伞呀。”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妈妈,下雨怎么办?”我说:“可以回家啊。”又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妈妈,下雨怎么办?”我说:“你想怎么办?”她说:“我不想让下雨。”快傍晚时,她问我:“妈妈,黑天怎么办?”我说:“因为地球转到太阳背面了呀。”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说:“睡一觉了,天就会亮。”又过了一会儿,她还是问“妈妈,黑天怎么办?”我说:“你想怎么办?”她说:“我是不想让黑天。”
原来,在她反反复复问我同一个问题时,她早已有了答案。她之所以一直问,是因为我不懂她的心。
#day6:我今天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
滑雪场都是抢钱的吗?在玩儿雪上小火车和雪上赛车两个项目中,我跟她说:“我们今天只玩儿一个项目可以吗?”她说:“可以。”于是我搂着她,花50块钱在小火车上转了三分钟……下了小火车,她指着一辆赛车跟我说:“妈妈,我想一个人开车。”我说:“我们不是说好只玩一个项目的吗?”她说:“我想一个人开车。”我又劝她:“那个都是大小朋友玩儿的,你太小了。”她说:“我想一个人开车。”我叹口气,“妈妈今天现金带的少,周末你和爸爸来玩儿可以吗?”她说:“我今天想一个人玩儿。”这中间她没有哭闹,只是重复自己的要求。于是,我找人用微信换了100元。在抱她上车之前,工作人员有点儿勉为其难地说:“她太小了,不会害怕吧。”我低下头问她:“你确定要自己一个人开车吗?”她点点头。
曾经包括现在,她都是偶尔见到陌生人或不喜欢的人就大哭的孩子。我一直不想觉得那是因为胆小。今天,她让我觉得:只要是她想做的事,我就应该鼓励;她不想做的事,绝不勉强。
…………
都说21天,就会养成一个习惯。
到现在,只是过去了短短的6天。我不知道自己未来是否会真的完完全全做到心态平和,认真倾听孩子的点滴诉求。但是,只是回顾这6天,我就发现自己之前动不动就吼叫的“点”,是多么得无足轻重。都说养孩子是一场修行,但随着娃慢慢长大,她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我早就在急着赶路,急于证明自己能带娃能顾家能开拓事业的过程中,忘记了该从何时何地修行。
我们常常不甘于只是做母亲。
是的,我既是母亲,又是我自己。
如何平衡这两种身份,如何切换这两个操作界面?以前在没孩子时,我想得很割裂,觉得一定是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一定不能把工作的事情带回家。但经过这一周,我觉得很多事,很多身份,并没有那么绝对,怎样做到互融共通,是我解决朝孩子大吼大叫问题的关键。
如果你也如我一般,也有此意。欢迎你加入到#我今天没有朝孩子大吼大叫#中来,当然,你可以和我一样也只对自己可见。如果你觉得这个活动有意义,也欢迎转发,让更多人加入。
让我们在生孩子之后,一起默默地爱她/他,真正重新认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