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242601/828cb7f9df8dddfe.jpg)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河北邢台市威县)人。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
传说范质出生那天傍晚,他的母亲梦见神仙授给她一支五色笔。因此范质九岁就能诗文,十三岁攻读诗经,十四岁开始招生收徒做教师。
后唐长兴四年,范质考中进士,被任为忠武军节度使推官,后迁升封丘令。
后晋天福年间,范质很得宰相桑维翰的器重,屡次被提拔。
后汉初年,范质被加封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当时郭威征伐叛乱,见范质起草的诏令很有水平,曾赞叹他是宰相之材。
后来郭威从邺地起兵,攻到京城时,派人找到藏匿于民间的范质。
大雪天,郭威解下自己的袍衣给范质穿上。让他起草太后诰命及商议迎湘阴公礼节。
之后,郭威告诉太后,任命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
范质进入朝做官后,常常手不释卷。
他对人说:“有人给我看过相,说我今后要当宰相。果真这样的话,更应该多学习,以后才能处理政事。”
后周世宗柴荣最信任的人,一个是武将赵匡胤,另一个就是宰相范质。
柴荣病重时,范质入宫接受临终遗命。柴宗训即位,加范质为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
赵匡胤建立北宋,范质对此无可奈何,只能选择顺势加入北宋,他的职位依旧是宰相。
他向赵匡胤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如同侍奉母亲一样侍奉前朝的太后,要把前朝幼帝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
赵匡胤挥泪答应了。
由于辜负了柴荣临终前的重托,范质一直以来都忍受着良心的谴责。
他做官清正廉洁,所得的俸禄赏赐,全都送给了穷苦之人,为的是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救赎。
据说,范质吃得还不如一个普通人家吃得好,穿的也是粗布衣服。他在奉公克己上,已经达到了一种极其苛刻的程度。
范质在位期间,举荐了许多贤能之士入朝为官,将他们都放到了合适的地方,他自己则埋头撰写著作。
964年正月,范质与王溥、魏仁浦同日罢相,范质被授为太子太傅。同年九月,范质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范质临终前,告诫他的儿子范昱,不要向朝廷请赐谥号,不要刻墓碑。
赵匡胤闻讯后,为之悲痛而罢朝。范质至死,都没有真正解脱。
范质早期对赵匡胤并不忠心,他的所做无非是想要保住柴氏一脉。后来他也被赵匡胤的仁心打动,才真心为宋朝服务。
赵匡胤为了完成自己对范质的承诺,让人挖了一块石碑,放在太庙里。
此碑只有新天子即位时才能启封太庙默诵。
碑上刻有三行誓词:一是柴氏后代有罪不能加刑,就算是谋逆罪,也最多将其在狱中赐死;二是不能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子孙有违此誓者,天必殛之。
这碑文也让宋朝文人的地位奇高,文化空前繁荣。
宋太宗赵光义这么评价范质,说“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洁,无出质之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
古人重名节,范质没有杀身成仁,反而为保全柴氏一脉效力于乱臣贼子,这是他可惜的地方。
(资源来源网络)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42601/cbfaf428e6bc777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