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随笔散文散文
文成大家,字成一派的林清玄

文成大家,字成一派的林清玄

作者: 遇见子美一一 | 来源:发表于2020-03-27 22:38 被阅读0次
    校讲台上林老师正要上台的时候,有位很漂亮的女同学跑过来,轻轻拉他的袖子,塞给他一份粉红色的信封。
    他的心怦怦直跳,这应该是情书吧!讲完课回到饭店,迫不及待的迅速打开信。
    看到女孩写道:我从小读你的文章,非常敬仰你,没想到今天看到本人,长得可真像周星驰电影里的火云邪神,真是相见不如怀念呀!……

    这里收到信在看信的林老师,就是作家林清玄,去学校分享的亲生经历的事件。

    后来他给小女孩回信大意是:相见很美,怀念也很美,人长美与丑不是太重要,关键是大脑里要有东西。

    王小也波曾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才是万里挑一。”

    就是这样一位,外貌不被人看好的散文大师,却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至今出版298本个人散文书籍,且本本畅销,入选中国及新加坡中小学教材,是国际华文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他的成长和人生又有着这样的故事呢?

    01、少年励志,长大追梦

    年少时的林清玄,出生在台湾一个普通的世代为农的乡村家庭,因着家里的孩子众多,生活上自然也是很拮据,父母都忙于干活,很少抽空来陪他们。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经验让他童年充满乐趣,也给他今后在写作之路上,印下许多的素材和经验。

    有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对于林清玄来说,还真有人生揭迷的效果。

    小林清玄从7岁就开始会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开始阅读小说,14岁只身外出求学。

    因着家里条件拮据,只好自己一边求学,一边开始写作赚生活费。

    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电影系本科专业,从20岁开始出书到毕业共出版三本书籍,这对还是学生时代的林清玄来说是非常棒的成就。

    02、梦想的动力背后,总有沉重和执拗

    八岁的林清玄告诉自己的父亲,以后自己要当“作家”坐在家里写写字,别人就会把钱送到家里来的那种,还指给父亲看书本上的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并告诉父亲以后要去这里旅行。

    父亲刚干完农活回来,知道自家孩子事不做,净说这些没用的话,上去就是一耳光。

    挨打后的小林清玄默默地咬着牙,暗暗在心里发誓,以后这些都要做到。从三年级起,他开始写作文,从300字、到500字、到1000字、到后来的每天日更3000字。

    这一坚持就到30岁,30岁之前他获得过全台湾所有的文学奖,年少时的梦想成真了。

    这个倔强的孩子,梦想成真的背后,不过也为向着父亲证明自己当年的诺言,不是年少妄言,而是付出的动力。

    03、爬到人生顶峰,过后放下才会更澄明

    30多岁的林清玄已功臣名就,所谓的成功人士标签不需要自己贴就已彰显了,但拥有这一切的他却一点也不快乐。

    那年他遭受了人生中的困境,囿于在自己的情感困境中他十分痛苦,也就是这年他为了勘破红尘,治疗心伤,逃到寺庙学习清修参悟佛法。

    在这三年中,他的观念改变很多,包括以前他自己所追求的,对万事万物的态度也有所改变,连带他的文风也禅意悠然,意韵哲思。

    这时的他反而活得更加透彻明白了,放下过后的澄明,内心才遇有欢喜。

    04、心有欢喜,生活才有味

    罗曼罗兰说,“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勘破生命真相后的林清玄更加珍惜生活和家人的相处,他带孩子回自己的老家,让他也遇见他童年的乡村,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好,他还带孩子一起在阳台上种菜,观察蔬菜的成长,一起体验收获的喜悦。

    有一次他种下的许多蔬菜都长了虫子,眼看才都要被吃光了,这对有慈悲之心的林清玄来说,是如何也不会下毒手打农药杀虫的。

    后来还是听朋友的建议后,用大蒜和辣椒水喷在有虫的菜上,就可以起到驱虫药的效果。

    这法子果然有用,某次他邀请朋友来看他自己种的蔬菜地,朋友看到眼前这些原生态的蔬菜,大呼很棒,看到鲜嫩的叶片竟也忍不住,不洗,就直接摘下放嘴里咀嚼起来,林看到后刚要阻止,但还是晚了一步,这些蔬菜虽然是自己种的,但也是施的有机肥。

    这之后的林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也更加深刻,只要心里有欢喜,一蔬一饭一草一木里,都是人生真味。

    人生短短数十载,好的人生,一定不是赢在长度,而是生命的宽度。
    林清玄一生都在打磨文字,一生都在用文字的记录告诉我们他的人生的大道和喜乐悟见,如便岁月静好,人生处处应是花开!
    文成大家,字成一派的林清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成大家,字成一派的林清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qduhtx.html